同樣課堂作業,同樣一個老師教學,孩子是怎樣形成學習差距的呢?

文/蘭媽談育兒

后台有網友私信問:

「孩子都是寫同樣的課堂作業,聽同樣一個老師教學,他們是怎樣形成學習差距的」

有人認為,孩子之間的學習差距就是智商高低的落差

也有人認為,這個差距可能就是來自于別人上了培訓班,而我的孩子沒上

但其實呀,現在所有的課內外培訓班,最終都將會成為孩子的一段歷史

同樣老師教學,同樣課堂作業,學習時間和年齡又差不多,但孩子們的學習差距都是怎樣形成的呢?

是智商嗎?一個人的智商當然很重要,但智商高的孩子學習一定好,而智商低的孩子學習就一定差嗎?

事實真相還真不是這樣的,因為學習成績的好壞,不完全等于孩子的智商高低,而是等于孩子在學習上用了多少智商

寓言故事《吹簫的漁夫》就生動地詮釋這一說法:

很久以前,有一個吹簫特別好聽的漁夫

他帶著嶄新的漁網、和心愛的簫來到海邊,打算用自己 悅耳的簫聲征服魚兒

只見,漁夫站在海邊一塊特別 突出的巖石上,然后就忘我地吹起了簫

漁夫一邊吹簫、一邊心想著:「魚兒們聽到這美妙的簫聲,一定會開心地跳著來到腳前」

可是,漁夫 聚精會神地吹了很久很久,海面依舊平靜地 毫無波瀾

有些 氣餒的漁夫,只好把手中的簫放到一邊,然后拿起漁網向海里撒去

再拿起漁網就捕捉到了很多的魚,漁夫把網里的魚一條條扔向岸邊

看著跳動的魚兒,漁夫 抹了抹額頭的汗水,然后 吐槽著說「妳們這群不知好歹的家伙,我吹了那麼久的好聽簫聲,妳們動也不動,現在我不吹了,妳們倒跳的起勁了」

其實呀,魚兒的快樂漁夫哪里懂?漁夫的快樂又豈是魚兒能夠欣賞得來?

比起會吹簫的漁夫,更懂得魚兒的漁夫更容易 滿載而歸,因為魚兒離開海水就會失去生命,所以漁網才是捕魚的最佳神器

吹簫的漁夫故事,就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即為「成功=用了多少智商」

如果有一個孩子特別聰明,他連三分之一的智商都沒有用在學習上,我們只能說孩子的潛力很大

如果有一個孩子智力普通,他全心全意地把所有才能都用在學習上,孩子的成績就差不了多少

那麼,家長該如何讓孩子把更多的精力和智力都放在學習上呢?建議從4個方面來讓孩子高效學習:

01

了解學習動機

有一群孩子,正在一位老人家的門前嬉鬧玩耍

幾個孩子 啼聲連天,好幾天都是那樣

終于有一天,老人實在是 難以忍受

他來到屋外,給每個孩子拿出25美分,然后對孩子們說「妳們每天精力旺盛,在這兒玩得如此熱烈,我覺得自己都變得年輕了不少,這點錢是我對妳們的謝意」

孩子們 很愉快地接過了老人手里的美分,第二天照常出現在老人屋外,開始 判若兩人地大聲嬉鬧

老人再次出門,然后遞給每個孩子15美分,并表示「我沒有收入來源,只能少給一些,15美分已經不少了」

孩子們拿到后 樂不可支地離開了

到了第三天,老人就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

這時,一向嬉鬧樂觀的孩子 怒發沖冠了,他們說「妳知不知道我們每天多麼辛勞,才給5美分,太少了,我們發誓,以后再也不來妳家門外玩了」

這個寓言故事里,老人用他那很簡略的合計,把孩子們「 只為自己快活而玩」的內部動機,悄然地變成「 為了得到美分而玩」的外部念頭

這種 外部因艷的美分把持,也讓老人輕易地把持了孩子們的行動

而寓言故事里的老人,像不像我們目前正在教育的孩子呢?一旦失去了 外部獎勵的動機,那麼也就失去了個人的 行動欲望

所以,想讓孩子把更多的精力和智力都用在學習上,家長們首先需要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 學習動機,因為什麼而學,因為什麼而努力

首先,家長要讓孩子記得自己的原初動機

其次,不要用口頭和物資賞罰去把持孩子

最后,行動前問問自己「怎樣才能學得更好」

每一個孩子之所以有外部評價系統的構成,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來自于父母身上的 愛好節制

有些家長特別喜歡用 口頭物資獎勵去把持孩子,失去了解學習動機的 長久以往,孩子自然就忘記了自己的 原初動機,做什麼事情也都執著于 外部評價

從現在開始,記得從以上三個節奏開始帶動孩子的 學習動機了解

一旦孩子的內心產生強烈的目標、理想和信念感,那麼孩子的潛力就會得到無限釋放,直到成為那份連自己都覺得驚艷的優秀

02

把持自己的行動力

有一只大灰狼出門找食物時,偶然路過一戶人家,大灰狼先是聽到小孩的哭聲

接著,又聽到了孩子媽媽的聲音:「別哭了,再哭就把妳扔到門外喂大灰狼」

大灰狼一聽心中大喜,便蹲在那戶人家的門外等著

就那樣,等了一天,也沒有見到小孩被扔出門外

大灰狼本打算到了晚上 乘虛而入,把小孩給偷走吃掉

可是,又聽到孩子媽媽說「快睡吧,就算大灰狼來了,也別怕,我們把它給煮了吃」

大灰狼一聽,嚇得 一溜煙趕緊跑回老窩里

同伴看到大灰狼 落荒而逃的樣子,連忙問「怎麼樣,妳不是出去找食物了嗎」

大灰狼 無精打采地說「別提了,路過一戶人家時,孩子媽媽說話根本不算數,害我等了一天,也餓了一天,後來還說遇到大灰狼要煮了吃,幸虧我跑得快,要不然老命都沒有」

生活中,其實像大灰狼這樣,因為一句話而輕易改變自己原初動機的心理有很多,動物界、成人界、孩子界,亦是如此

之前聽到一句話甚是經典「一個人的失敗不是遇到的困難太多,而是輕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動搖」

如何才能引導孩子把持好自己的行動力?

首先,每一個孩子的心思都單純易動搖,不要試圖把持、操控他們

其次,讓孩子了解自己學習動機的基礎上,再做好自己的行動力把持

最后,嘗試讓孩子獨自去實踐行動力,在真實情感的體驗中收獲更多成就追求

經常聽到很多家長說:「低年級的時候靠盯著、逼著,孩子的學習還不錯,到了4、5年級,到了國中以后就開始走滑坡路線」

其實,這些孩子并不是智商不高,也不是沒有努力,而是他們沒有把自己的聰明和智慧,放在有用的學習上

從現在開始,讓孩子的每一份機靈、努力、和動機都用在正點上, 全力以赴、認真對待的一路上,孩子的優秀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03

掌握學習方法

有一個青年,進京趕考時遇到一位老先生

年輕人開口 詢問「老先生,妳覺得這里如何」

老先生 反問「那妳覺得妳的家鄉如何呢」

年輕人回答:「糟糕透了,我很討厭那里」

老先生接著說「那妳趕緊回去吧,因為這里跟妳的家鄉一樣,糟糕透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老人家再次遇到一個青年

青年也跟之前那個年輕人一樣,問了同樣一個問題,老先生也同樣反問

這個年輕人回答說「我的家鄉很好,花草樹木、鳥語花香,我很思念我的家鄉…」

老先生聽后便說「那很好,這里也跟妳的家鄉一樣,特別好」

旁邊的旁聽者覺得特別 詫異,不解地問老先生「妳怎麼對兩個年輕人的說法前后不一樣呢」

老先生摸了摸胡須說「因為妳的欣賞態度不一樣時,妳看到的優點和批評都會不一樣,以欣賞的態度去看待一件事,便看到很多優點,以批評的態度去看待一件事,便是無數的缺點」

仔細想想,很多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就是這樣,他們的智商不低、努力也不少,但就是沒有太明顯的效果,而這也是缺乏正確態度的正確學習方法掌握

如何在掌握學習方法里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試試:

首先,幫助孩子更高效地學好習、做好事,需要用端正的學習態度去掌握學習方法

其次,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去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最后,學習的過程從來不簡單,家長要懂得「欣賞」,多發現細節優點、能力才能最大化

其實,用老先生的說法去看待孩子的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

孩子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學習,就會產生對應的不同學習方法,最終所形成的成果也是不同的

所以,掌握學習方法和孩子的學習態度是相等關系,掌握這兩種能力,就不怕孩子的學習 起起伏伏、悲悲喜喜

04

提高抗挫折能力

16歲凱西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她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夠登上舞台,成為一名優秀的歌唱演員

可是,凱西卻有著長得很不好看的牙齒,對于這個缺點,她本人也非常自卑

終于有一天,凱西獲得了一次上台演出的機會,在朋友的鼓勵下,她即緊張又高興

在演出那樣,凱西為了讓觀眾看到自己美好的一面,她特意用上唇下拉來掩蓋丑陋的下唇,結果卻是 洋相百出

演出結束后,凱西哭得很傷心,此時台下的一位老人對她說

「孩子,妳很有歌唱的天賦,妳想掩飾的是妳那不太出色的牙齒,可是難道牙齒丑陋就不能做一名優秀的歌唱家嗎?觀眾喜歡的是妳的聲音,而不是牙齒,說不定,那些妳一直想要掩飾的牙齒,會成為妳的好運呢」

凱西在老人的開導下,慢慢地接受了那丑陋的牙齒,在歌唱的時候也忘記了卑微

當聲音沒有遮遮掩掩的擔驚受怕后,凱西幾乎是一開口就征服了很多人,尤其是那不卑不亢的積極樂觀,還成為了無數人贊許、抗挫折里的白月光

其中,通過抗挫折能力來強大孩子的內心三步法,建議家長們試試:

首先,家長要做好正確的抗挫折示范,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范圍增強個人意志力

其次,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要注意給予正確講解、積極疏導,改善不良情緒

最后,帶孩子參加一些有難度的人運動和困難挑戰,從韌性培養形成更強大的意志力

凱西從自卑到成功的故事就告訴我們,很多時候阻礙我們成功的 絆腳石,從來都不是他人的議論,而是自己看待自己的聲音

妳是積極樂觀的,看待挫折和困難也是輕易的,妳是自卑掩飾的,看待挫折也是小心敏感的

所以,學習優秀、成功的孩子背后都少不了強大的 抗挫折能力,即便是孩子當前很優秀,也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培養

鳳凰浴火重生,向死而生的 燃后重生,就是看待挫折的 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也是一種敢于奮斗的 磨難洗禮

那麼,關于孩子的學習差距這個話題大家還有哪些不同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