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感是送孩子最好的新年禮物,從小年掃塵開始,這些攻略請收好
文/蘭媽談育兒
儀式感就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家長送給孩子最好的新年禮物
儀式感,可稱為孩子心靈成長上的調色板,看起來 可有可無,實則為孩子的童年添上色彩,也讓童年回憶更加溫暖、豐盈
儀式感的調色方法有很多,都是隱藏在生活里比較 特殊、或有 紀念性的日子里,像即將要來到我們身邊的春節,就是創造儀式感的最佳時機
怎樣讓孩子在春節過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新年?這些專門為娃整理的儀式感攻略,記得先收藏備用:
01
掃塵迎新:體驗勞動力
「小孩小孩妳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這是陪伴我們長大的童年歌謠,同時也是一段段「年味」的傳統和習俗歷史
兒時記憶里,臘月初八過后,路上的行人就變得越來越多,有人挑著擔子上街買年貨,有人殺豬宰羊準備年貨,大家見面問候的第一句也是「年貨辦好沒有」
可見,「年味」就是在生活點滴里體現、和創造出來的
而童瑤里「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就是年味的一個正式「啟動鍵」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是北方的小年、也是南方的小年,過了小年就是「忙年」,更代表著辦
年貨的腳步就正式開始忙碌起來了
昨天是小年、今天也是小年,那「年味」的儀式感攻略從小年就可以開始了
小年送走了灶王爺之后,剩下的就是打掃衛生的除塵節了,那 里里外外的勞作大掃除,看似辛勞的一件事、卻是孩子樂呵的儀式感
因為,勞作可以為孩子帶來精神和心靈上的自我存在、和成就感
儀式感,其實就是隱藏在生活的 點點滴滴中,就看妳怎麼去發現、如何去感受
在小年這個特殊的節日里,也記得要和孩子好好體驗一場親子勞作的儀式感
當我們和孩子經歷了一場和諧的親子共處之后,那種愈發欣賞對方的微妙情愫,將會是美好生活的開啟
02
置辦年貨:提高年味感
最近,就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抱怨說:
「現在的春節越來越沒有年味了,小朋友們對過年也沒什麼概念,除了知道新年收紅包,其它什麼事都不知道,春晚沒人看了,大家都各刷各的手機、各打各的游戲」
其實,年味淡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傳統習俗正在被人們慢慢淡忘
那些到了年三十才想起來買年貨的朋友,有多少?反正我的身邊有很多
而關于辦年貨意識淡了的原因
有人說,現在方便了,什麼時候都能買,就不去湊辦年貨的人多熱鬧了
也有人說,過年都在相互串門走親戚,每家吃一些,大家根本都不餓,用不著辦太多年貨
其實,辦年貨就是「年味」的開始,也是年味的儀式感創造,如果年貨都不辦了,又何來年味呢
所以,小年的除塵迎新過后,就可以帶著孩子慢慢準備置辦年貨了,這是一個體驗的過程,更是發現年味的「小尾巴」
另外,關于辦年貨這份攻略,蘭媽還為大家總結了這些提醒:
❶年貨不在于東西多少、價格高低,重在參與和感受「年」的氣氛
❷事先讓孩子動筆寫一份年貨清單,照著清單購物會更有消費和體驗感
❸年貨不是交任務,做好個人防護前提下,可貨比三家挑選最合適的年貨需求
❹買年貨也是消費、和金錢觀培養,記得多詢問孩子的意見
❺買完的年貨需要分類歸納,這個過程也可以讓孩子整理一份清單
❻回憶辦年貨的過程,思考有沒有遺漏、或者有哪些需要再逛逛的
儀式感就是在參與中獲得自信、成就、快樂和感覺,家長記得幫孩子揪住年貨這個「小尾巴」~
03
準備春聯:種下夢想
小朋友們的成長,就如同一棵樹木的生長一樣,需要具備 自主成長的本能,更需要適宜的成長環境和條件
其中, 生根發芽、有長有停、開花結果、落葉休眠…這些看起來不可逆轉的事情,就是一種心理養分
當孩子所處的環境和條件適宜有效果時,本能的自主成長就會得到激發,并且還會慢慢化作一股 持續性的動力源
然而,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著不同的 心理養分,心理學上公認的四大養分,包括安全感、成就感、幸福感和存在感,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養分里不可缺少的內心富足
但是,心理養分里還有一種常常被忽略的成長細節-儀式感
新年新氣象,那些藏在氣氛里的儀式感,也是不可被忽略的一份儀式感創造
打個比方,當我們看到 大街小巷掛紅燈籠、貼紅對聯時,心里面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喜慶」
同樣的氣氛影響,新年也需要掛紅燈籠、貼福貼對聯、剪窗花…
關于貼對聯,有小年貼的、也有除夕貼的,每個地區有各自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們家長注重的就是讓孩子參與到這個氛圍里
能寫出一手好毛筆字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在紅紙上寫寫福字,貼在臥室、和書房都是不錯的自我儀式感
如果感覺寫不好福字,也可以跟著教學教程剪一剪窗花
總之,在喜慶的 張燈結彩里能有一份自己的出色杰作,這種獨有的儀式感,足夠未來的幸福回味了
04
買紅衣服:烘托氣氛
過新年、穿新衣,新的一年,當然少不了喜慶的紅色衣服去襯托氣氛啦
新年為什麼要穿紅色衣服?相傳有個叫「年」的怪獸,它每年除夕都會跑去襲擊人類
人們為了驅趕「年獸」,想盡了很多辦法,得知年獸害怕紅色之后,每年除夕都會穿上紅色衣服
為了避免年獸再跑出來侵害眾人,大家也把生活物品都改成紅色保平安
慢慢地,紅色 壓邪避災就形成了春節的一種習俗
此外,紅色是一種 色彩鮮艷、比較 喜慶的顏色,在古代的大家族里正紅是身份象征,只有正室才有資格穿戴
所以,新年穿紅色衣服既是對 新年氣氛的儀式感烘托,又是孩子對「年味」、和傳統習俗的重視和情懷寄托
新年快到了,陪著孩子一起去買一身小朋友喜歡的紅色衣服,給他們換換顏、也改改氣場和形象氣質
不過,每個小朋友的 興趣愛好不同,即便是新年紅色衣服,最終也需要尊重孩子的意見
如果孩子覺得一身紅太過張揚俗氣,也可以為他們選擇一些紅色的裝飾品
比如,女孩戴紅頭飾、男孩戴紅領結,以紅色作為點綴的 錦上添花,也是不錯的一道靚麗美景
05
蒸面發饃:品味生活
臘月年俗-蒸年饃
兒時記憶里,最早體會「年味」的氣氛感就是從蒸年饃開始
一進入臘月,老媽就會趁著天氣好的時候用大缸淘洗小麥
等洗干凈的小麥曬干后,喊著我用小推車把小麥推到磨坊制作成白白的面粉
其中,面粉還分為頭成粉、和二層粉,頭層粉蒸的饅頭白,用來招待客人,二層粉蒸的饅頭黑,留著平時自家慢慢吃
蒸年饃的前一天晚上,需要把面發好,那個時候還沒有現成的酵母粉,用的都是剩下的老窖面頭
當和面這道工序完成后,氣溫低的地方都是放在還有余溫的灶台上,然后用厚毛巾捂著…
其中,蒸年饃考驗的是 廚技、也是提高 烹飪能力的生活質量,有句話說得好「生活從來都不將就」,而每一個年味也不應該被將就
臘月年俗-蒸年饃,在這份年味體驗里,記得不用擔心孩子會做不好,也不要覺得孩子制作的饅頭造型太難看
因為,只要孩子親自動手的饃饃都是最香的,這便是勞作的快樂、也是自信和成就的儀式感
06
做年夜飯:提升廚藝
年味的儀式感,莫過于除夕夜的 齊聚一堂,老老少少、親戚好友,大家都圍在一張桌上感受新年的快樂
比起以前過年有煙花、爆竹的快樂,有很多朋友覺得「沒有煙花爆竹的新年就沒有年味」
其實,煙花只是氣氛上的烘托,并不是非必要不可,當我們可以停下步伐去細細感受春節腳步時,會發現很多「年味」氣氛都被我們忽略了
其中,年夜飯的烹飪過程就是一個創造儀式感的機會
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不同優勢和特長
比如,爸爸的力氣大,可以切菜剁雞,寶貝的動作精細,可以洗洗蔬菜水果,媽媽的烹飪技術了得,堪當大廚燒菜之責
傳統的年夜飯都是當家主母的事兒,而我覺得,年夜飯有一家人的共同參與會更有儀式感味道
另則,教育改革后學校更注重孩子的綜合能力發展,像「中、小學生要學做飯」的話題都已經不陌生了
在這方面,比起家長準備好食材讓孩子拿著擺拍的毫無意義,陪著孩子參與實際操作的烹飪更具鍛煉意義
年夜飯,和孩子近距離相處的這個忙碌和配合過程,是親子關系的一個轉場,彼此之間的了解、和感情或許也會出現一個新的拐點
07
觀看春晚:提升口才
吃完年夜飯之后,就是享受年味的安逸、和溫馨時刻,在以前的除夕夜,大家都是要守歲、不睡覺的
可是,這對于如今的小朋友來說,如果沒有充分吸引的理由,就不會阻擋他們玩游戲的手機熱情
比起手機里的誘惑,我還是那句話:「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率先做一個不看手機的家長,有意識地把年味和聚集引導在春晚節目上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對春晚節目不怎麼感興趣,此時就需要懂得營造儀式感了
比如,給孩子講講和除夕有關的故事,說說以前的春晚節目、和現在的春晚節目,也可以講一講自己兒時過春節的一些趣事
天生喜歡探索、又酷愛好奇心的孩子,往往對那些未曾觸及的事情很有吸引力,當我們成功把孩子的視線轉移后,「年味」的感覺也就慢慢來了
而伴隨著春晚的 吉祥祝福、喜慶氣氛,孩子也能從春晚節目中學會一些拜年吉祥話
過了除夕就是四處拜年的日子,我們都希望孩子 出口成章、滿口吉祥話,但其實哪有什麼與生俱來的天才,都是孩子發自內心的聲音
而當新年氣氛和儀式感到了,拜年的吉祥話也就自然會脫口而出了
08
帶娃守歲:擁抱新年
守歲熬年,有好幾個版本的故事
相處一:為了迎接灶王奶奶
相傳二:熬夜防「年獸」兇殘
相傳三:守歲驅趕邪瘟病疫
在我看來,與眾不同的除夕夜不管是屬于哪個版本,我們都要陪孩子過出儀式感
把這些有關除夕守歲的故事講給孩子聽,能堅持守歲的孩子,可以為他們規劃一些有意思的節目打消困意
比如,唱歌謠(學吉祥話)、準備神秘禮物(藏寶尋寶),還可以陪孩子做一些活躍年味的事情:寫賀卡、做手工、包裝禮物…
此外,如果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孩子,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和面,準備大年初一的傳統美食-餃子
初一吃餃子也是有講究的,和孩子包餃子前,可以準備一些洗干凈的硬幣,然后把它們包進餃子里
包餃子的時候就跟孩子講一講餃子的金元寶故事,誰會是那個「幸運兒」呢?這將是孩子親手種下的夢想和愿望
尤其是當孩子第二天 小心翼翼地吃餃子,某一刻吃到自己包的硬幣時,那種「我吃到元寶」的歡呼雀躍,想想就覺得儀式感滿滿
溫馨的親子互動、快樂的年味體驗,當新年鐘聲敲響后跟孩子一起擁抱新年, 彌漫開來的儀式感就是孩子的幸福感
最后,再給孩子一個象征祝福的壓歲錢紅包,讓他們放在枕頭底下睡覺,祝愿長命百歲、歲歲平安~
那麼,關于送給孩子的新年儀式感,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