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是關係的試金石:別人找你借錢,急著問「借多少」就輸了,聰明人這樣說,借錢靠情分,不靠本分
我相信在這現實的社會,最敏感的話題莫過於提錢了,再有就是「借錢」。在如今的社會,錢就像是通行證,沒錢就等於寸步難行。
其實很多時候借錢可能是迫於無奈,畢竟誰都不想過著背債的日子。
所以, 關於借錢和還錢,真的需要有些技術含量,去做到既不得罪人,又不讓自己陷入被動。
而那些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像下面這樣回答。
1、「用來幹什麼?」
當你賺了點小錢,或者被人看出有點積蓄的時候,就一定有過類似這樣的經歷:「聽說你最近賺了不少錢,借我點不會不答應吧?」、「我最近有點缺錢,接濟一下吧。」
有句老話說得好: 「救急不救窮。」
很多時候,有些人不是沒錢,只是習慣性借錢而已。
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有10塊錢,就買8塊錢的東西,控制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幾乎不去找任何人借錢。
所以說,往外借錢心底一定要有所思量,學會「看人下菜」。
2、何時還?
有位學者還曾專門做過一個調查,結果很有意思:借錢後,對方能按期足額歸還的,只占到24.2%,不到四分之一;
借錢後「表面還好,但已經不再相信對方」的人,竟然高達八成,更是有7.2%的人選擇了不聯繫。
正如有句老話中所說,想失去一個朋友,就借錢給他,再深厚的感情,在金錢面前,都很容易渺小。
所以這正好驗證了那句:借錢見人心,還錢見人品。
在往出借錢時一定要衡量對方的人品,確定一個還款時間,最好再找個見證人,不能讓對方覺得錢好藉。
有人說,錢是關係的試金石,被借錢時如何有分寸地回復,更是一門技術活。
當別人跟你借錢時,如果直接回答「藉多少」,別人只會覺得你的錢很好藉,自然也不著急還;但是你回復「用來幹什麼」「什麼時候還」,那對方就不得不好好斟酌一下,心理上也會把這真正當成一回事。
能借錢的人都是靠著情分的,沒有人有本分借給你錢,我們應該學會凡是靠自己,只靠借錢來生活,沒有出頭之日。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