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我勸你一定要克制裸辭
最近聽到一位朋友抱怨工作不順心,他覺得領導沒能力、同事不給力、客戶沒耐心、這種環境自己也沒法爭氣。
要不是工資還行,再加上外面機會不多,他早就辭職走人了,不會這樣耗著。
可妥協的過程是煎熬的,他感覺每天上班自己都是浪費時間。為了賺錢,從事一份不順心的工作,實在太難受了。
聽到這一番話,我勸他還是要盡可能發掘當前工作價值。因為不順是現實中常有的事,這種問題不會因為你換了工作,就會消失。
換句話講,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同樣沒有完美的工作。咱們能做的,就是解決問題。
如果你也有類似經歷,覺得工作缺少幸福感,接下來,就一起看看吧。
工作不順,
問題出在哪里?
咱們都知道,工作是一種雙向選擇,雇主可以選擇合適的人,員工也可以選擇合適的老板。
整個過程,就是薪酬與勞動力的互換。但同時,工作也是一種載體。
比如醫生、律師、教師、銷售、程序員,這些職業承載的,是個人與社會的連接,讓咱們有機會發揮專長,最后為大眾提供價值。
而感覺工作不順,是咱們表達的一種信息,它并不是載體。
信息基于個人感受,有好有壞,有積極有消極。
換句話講,當你覺得自己上班不開心,此時必然有另外一部分人覺得工作很美好。
因為人具有高度主觀的意識,要麼就是借助心流狀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要麼就是游離于工作之外,自己整天想這個、抱怨那個,從而難以自拔。
其實壞老板、狗同事、笨客戶,哪里都有,咱既然選擇吃打工這碗飯,必然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哪怕不順心的現象非常普遍,咱也不能將鍋甩給工作本身。
畢竟 最核心的原因,還是出在我們內心的情緒上。
個人情緒,
為何會產生委屈?
咱們都理解,人一旦感覺工作不順,必然是受到了委屈。
無論是開頭朋友的吐槽,還是此刻閱讀文章的你,對公司的些許不滿,這些都是事實。
可除此之外, 人性中的一個弱點,咱也要意識到,就是「歸功于己,歸因于外」。
比方說,股票投資這件事,一有波動,就有人哀嘆,自己虧錢了,太不容易。
可股市上漲的時候呢,許多人都會拿著案例吹噓,顯示自己的英明。
工作中也是一樣,旁人做事不合你的心意,咱自己就傾向于拿著「顯微鏡」,仔細數落對方各種問題。
可旁人幫助你的時候呢,例如領導的指點、同事的支持、客戶的理解,咱就容易認為,這是自己人格魅力太強,把一切視為理所應當。
華為亞太片區總裁田峰,接受作家田濤采訪時曾提到:
「看人,本質上像看孩子一樣,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尤其你跟別人性格不同,別人的缺點會更突出。
這時你一定要克服自己心理的慣性,寬以待人,要欣賞別人的優點,不要求全責備。」
看到這,估計你會有疑惑,改變自己的情緒就能解決這些問題麼?
當然可以。
因為調整情緒,可以幫我們規避誤區。
你所看見的,
真是全部真相?
職場人常犯的3種誤區,大致有三類:
(1)過度歸納。
比如你有過一些不好的約會經歷,于是心里就容易認為,約會是讓人失望的,以后不想去了。
再比如你遇到過一些「壞領導」,對方很缺德。被傷了一次后,即便日后換了工作,自己也會覺得新領導不是啥「好東西」。
(2)預先偏見。
比如同事說,公司來的新人很難相處。后續你與對方共事時,就容易帶著這種觀點先入為主。
新人沒感受到你的善意,就會以同樣的消極態度來回應。這反而迎合了自己最初的預期,覺得這人有問題。
(3)自證預言。
比如你聽到別人感慨工作不順,然后將他們的故事,跟自己的體驗關聯到一起,得出結論,工作是「萬惡之源」。
久而久之,你的身邊全是這種消極的聲音,如同掉進「沼澤地」,令自己深陷其中。
以上這些咱們所聽見的,所看見的,不一定是事實的真正面貌。
長期自信,
決定事實面貌?
現實中感覺工作郁悶的人,大多都遵循短期自信。
比方說你今天上班,心里很期待一天內諸事順利,畢竟是活在當下。
倘若出現了問題,就會打破這種期待。短期自信沒法實現,心里就會不爽。
那些感覺工作順心的人,則是將視角立足于長遠,追求長期自信。
他們不在意一天當中的得失,允許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經歷一些失敗,并且能理性看待最終結果,然后又能時刻堅信,自己未來能成就大事。
商業作家帕弗利納曾指出:
「 只有當你全然接納現狀時,才能做出更好的決策,因為高質量決策需要基于事實,而不是空想。」
同樣的邏輯,只有當你意識到,自己未來的路還很長,之后才能看淡短期的得失。
工作中郁悶與否,不過是人生路上的下雨、天晴,我們周圍始終存在美麗的風景。
畢竟,只有小孩子才論對錯,只有年輕人才論成敗,聰明人只論長遠。
心力不足,
又該如何解決?
就算咱們調整好了狀態,內心不再浮躁。可被不順消磨許久的人,還是容易遇到心力不足的問題。
這就像開車上坡,后勁不足。盡管道理大家都懂,但要真想擺脫不順心的問題,沒有足夠的心力支持,是很難實現的。
對此,積累心力的方法有兩種:
(1)漸進式訓練。
不用逼迫自己覺得工作很順心,而是爭取一天找到一個工作中的價值感、或是發現領導與同事身上值得學習的優點。
找到了,就放在心上,這些都是聚集心力的籌碼。
(2)少跟別人比較。
現實中總會有人吐槽,自己諸事不順。他們的故事,有些感染力極強,稍微了解一些,就會讓你觸景生情,覺得自己也很郁悶。
還有一些人,很愿意分享自己工作順心的一面,他們的成功,稍微留意一些,就會讓咱們產生自卑,覺得自己工作不如人家。
但,你畢竟是為自己而活。
旁人的故事,無論起伏,都只是他們自由表達的產物,并不是衡量咱們內心狀態的參照物。
最后的一些話:
其實工作郁悶這件事,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
簡單的是,一次情緒爆發,一句裸辭不干,就會立刻終結自己手頭上的工作。
雖然解脫速度很快,但咱們也都知道,現在工作不容易找,貿然裸辭風險很高。
復雜的是,想在不換工作的前提下,扭轉郁悶心態,實現對工作態度的轉變,絕非易事。
雖然很難,但咱們沒得選。
就像商業作家帕弗利納提到的觀點:
「 沒人能拯救你,沒人會雙手奉上你夢想的工作,沒人能替你減掉身上的脂肪,如果你不主動解決問題,問題就永遠不會被解決。」
「如果你想要不一樣的結果,就必須跨出一步,自己去創造,完全承擔起人生的責任。」
最后,我想用卡爾文·柯立芝的一段話作為結尾,咱們一同共勉:
「這世上沒有什麼能勝過堅持不懈的精神,天賦不能,有天賦但不成功的人到處都有;才華不能,有才華但沒成果的也大有人在;
教育不能,受過良好教育的廢人也遍地都是,堅持和決心才是真正無敵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