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媽媽覺得生2個女兒會被嘲笑,計劃再「拼三胎」還有必要嗎?

文/蘭媽談育兒

一夫一妻,一兒一女,一生一世,愿所有孩子都是父母的心之所盼!

上周五的清晨,如往常一樣送完大女兒、接著送小女兒去幼兒園

因為,兩所學校的入校時間有差距

所以,我和女兒在幼兒園門口的排隊席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而一大清早,幼兒在排隊,旁邊的家長們自然少不了各種 新鮮事的嘮嗑啦

當天聽到的又是怎樣的新鮮事呢?

只見,排隊第一的幼兒媽媽、和排隊第三的幼兒媽媽是鄰居

她們倆正在說另一位鄰居(阿花)的新鮮八卦:

第一排媽媽說「我早上送閨女上學時,碰到阿花抱著4個月的寶寶送姐姐上學,看起來很辛苦,她還說,等會回去的時候讓我騎車給她們娘倆捎回去」

緊接著,第三排媽媽說「她婆婆沒從老家出來嗎?有個人幫忙照看一下,大人和小孩就不用那麼辛苦了,往后天越來越冷,小寶寶一大早跟著出來可是受罪」

這樣一說,第一排媽媽就帶著一些 同情的眼光說「她這不是生了兩個閨女嘛,老人一直盼著生個男娃,心里面肯定是失落了」

聽到這里,明白人也都明白了,說來說去,還是存在著比較嚴重的 重男輕女思想

而幾個家長在一起吐槽時,也都一致認為「老人重男輕女沒什麼,只要爸爸媽媽疼愛就夠了」

不曾想,第一排媽媽再次爆料「阿花說,她還準備繼續拼三胎,還說,不生個兒子就會被人瞧不起」

這句話一出,讓在場很多養了2個閨女的媽媽就覺得 無言以對

其中,有一位不知姓名的媽媽忍不住發言說:

「她這就是自己笑話自己,現在兩個孩子都忙不過來,還打算拼三胎,不知道咋想的,等到以后忙得不可開交時,后悔的苦日子還多著呢」

氣氛到這里,也仿佛是經歷了一部劇情似的讓 身臨其境

作為一名養育兩個女兒的二胎媽媽,我不知道阿花堅持生三胎的執念是什麼

如果期盼 兒女雙全是圖一份圓滿,沒必要,因為世上最難的事就是圓滿,總有一份不經意的缺失讓人遺憾

如果是 重男輕女而執念拼三胎,那就更沒必要,因為第三胎不一定就是男娃娃,養女兒的家庭也未必會比養男孩差,家庭和樂、孩子未來能常回家看看,這就是美滿

如果是擔心沒有男孩會被人嘲笑 老無所依,這也沒必要,因為兒女長大后都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兒子也好、女兒也罷,孝不孝順都是父母前期種下的因果關系

為什麼說「沒必要」對拼三胎執念太深?我想,這個故事或許能帶來一定感觸:

老家有句土話說的挺應景:「老大有爹疼,老小有娘疼,中間夾著的就是受氣包」

同學婷婷幾乎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她聽到這句土話時當場就陷入了回憶

1992年,婷婷出生在農村的一個小土房里,在家排行老二

家里面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可是婷婷的地位卻排行最末

沒錯,她就是那個夾在中間的「 受氣包」

從小到大,婷婷也知道父母就是偏心,因為不管家里面發生了什麼事情,第一個挨打的、打得最狠的那一個,永遠都是婷婷自己

好不容易盼著上學,以為到了學堂就可以避免那些 不愉快的事情

可是,上學之后也是 戰戰兢兢,每到了交學費的時候就怕父母突然說一句「不交了,交不起」

那,為什麼給姐姐和弟弟交學費的時候就能痛痛快快呢?

父母的每一次理由聽上去也是那麼的有理有據:

「姐姐把書讀好了,回到家里面就可以教一教妳和弟弟」

「弟弟是男娃娃,不多讀些書,以后怎麼娶媳婦、怎麼干大事呀」

上小學二年級的某一天放學回家,姐姐值日未歸、弟弟寫作業,媽媽要下地干活,

于是,就把做飯的任務交給婷婷,婷婷聽到后特別 不情愿地說了句「我不會做」,結果媽媽并沒有理解,而是 怒吼著說「不會做,那妳以后就不要吃飯了」

婷婷知道,她老媽說的是真心話

從那天以后,婷婷就學會了煮飯,并且還成為了家里煮飯的常駐成員

姐姐上國中以后就住校了,家里面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甚至接弟弟一起回家的任務,也都落在婷婷一個人的身上,因為父母每天都有忙不完的農活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婷婷也不再 忤逆反抗了,因為她知道:沒必要

小時候,切菜做飯時不小心劃破了手指、鮮血直流,爸爸看到后只是簡單地包扎一下,之后便不再過問

深冬寒冷季節,一整個冬天都在一起吃飯,大家都沒有發現她手上的凍痔瘡

而國中住校后,也只讀了一年書就輟學了,爸爸媽媽直到現在都以為「跟同學混壞了」

其實,婷婷只是覺得:受夠了,不想再繼續這樣

原來,國中學校離家有十公里左右,每次回家都要 孤零零地走著,如果回家晚了還要被罵被批評,想想姐姐那個時候都有爸爸騎車去接,她只是覺得說多了都是淚

再到最后,姐姐和弟弟都考上了父母期盼的大學、參加了驕傲的工作

可是,能留在父母身邊盡孝道的那個子女,卻是婷婷

前幾年,婷婷的母親生了一場大病需要做手術,姐姐家里面有自己的小孩需要照顧,弟弟工作太忙走不開,看起來多兒多女是福氣,其實兒女長大了、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

而婷婷呢,雖然在床榻前盡孝道、擔起照顧的責任,可是嘴里也是不饒人:

「妳想要到大城市去看病,去找姐姐和弟弟呀,小時候妳們那麼盡心培養讀書,現在也是該他們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我從小就沒得到妳們什麼照顧,現在憑什麼要求那麼多,我能在這里照顧妳就不錯了」

雖然婷婷說出的話有些刻薄,但手里始終沒有停止對母親的照顧

也看得出,兒時的成長經歷給她帶來的內心傷疤,真的是挺重的

分享這個故事,其實也是在告訴大家:兒女來了就是緣分,別嫌棄

養兒育女一場,妳也永遠不知道最后能床塌前 常伴左右的人是誰

但我卻堅信,父母和孩子之間就是一個 因果關系,如果從小就給予孩子一個完整有愛的童年,孩子長大后也沒有理由去對父母冷漠呀

所以,生養育女一場,生不生幾胎、拼不拼幾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妳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如何才能給予孩子健康的 成長環境

因為生育了子女,我們都由父母的孩子、變成了孩子的父母

就這樣如此往復著,盡管我們的身份一直發生著變化,但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個「 」字

若失去了「愛」這個字,那麼一切又有何意義?

關于生兒育女這件事,我一直就是抱著尋常心態, 不偏男孩、也不偏女孩,心中更不曾有「兒女雙全」的美滿期望,因為在這條路上我覺得期盼越多、責任就越大

特別是自從生了二胎之后,一直就覺得父母這碗水根本就端不平,無形中了一件小事情,可能都會給孩子的內心造成一定傷害

記得有一次,大女兒和小女兒一起到超市買零食,我隨手拿了幾顆她們常吃的糖果,結果,兩個女兒見到后幾乎 異口同聲地說「為什麼姐姐(妹妹)的糖果是這個口味(那個顏色的)」

當時,我還 焦躁地覺得「不就是一顆糖果嗎,口味和顏色有那麼重要嗎,能吃,不就行了」

然后,接下來姐妹倆挑選糖果爭搶的一幕讓我笑著笑著就 沉默

只見,妹妹拿著橙色的糖果說「這是我媽媽買的,我要多拿一顆」

姐姐接著爭吵說「這也是我媽媽買的,憑什麼妳要多拿一顆」

就這樣,原本是爭奪糖果大賽、卻 悄無聲息地變成了爭奪媽媽大賽

一剎那,我也明白了,其實小朋友的內心都是特別「狹隘」的,尤其是對爸爸媽媽的愛恨不得一個人獨占,在這條相處之路上父母也更需要 謹慎公正,不要因為一些看起來 不經意的小事就把孩子給傷害了。

最后,當我們成為孩子的父母那一刻開始,就請記得:

•既然生了孩子,就需要負責:別管男女,來到身邊就是緣分

•養育這條路上大家都是初學者,請記得:沒有誰對誰錯,只有認真對待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父母就應該: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育貴于熏習,風氣懶于侵染,不要忘了: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者

•教育孩子不是注滿一桶水,我們要學會去點燃孩子的富足內心:知愛、懂愛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我們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愛孩子:尊重、理解、傾聽

好了,關于拼三胎這個話題說到這里就結束了,大家身邊還有哪些不一樣的故事呢?歡迎評論區分享更多不一樣的萬家燈火!

---------------------

我是蘭媽,專注于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