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職場,遠離這四種人,才能在職場行穩致遠

01

遠離嘴碎嘮叨的人。

職場中,不乏埋頭苦干靠自己闖出一片天的人,也不乏嘴碎嘮叨滿肚子怨言的人。

前者深知,別人的屋檐再大,不如自己有把傘,在步入職場,幾次遇冷碰壁后,便暗自下定決心,靠自己實打實地努力,闖出一條生路出來。

后者深知,拼實力,自己既沒有「先天條件」,更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向上攀登的路途,他們望而卻步,索性就開始了「無下限」的擺爛,一副「我無賴我有理」的「刺頭」狀,讓人不敢輕易得罪。

他們最鮮明的表現,就是嘴碎嘮叨。

到食堂吃個早餐,可以從當天的稀飯熬得太稠了還是太稀了,包子餡是應該有辣還是無辣,用來做米面湯底的姜,是該切成姜絲還是米粒塊大小等話題說開去,等到所有人都吃完了,他還能「意猶未盡」。

只要是他做一丁點工作,真正用來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精力或許只占一成,其余的九成,要麼是找領導請示匯報、邀功請賞,要麼是一個勁地把任務王同事身上推,好讓自己只要動動嘴皮子,就把一件事完成了。

這類人,將公司規則制度視作空氣;對待工作任務不屑一顧,有的就是賣慘、撒潑、耍賴,掐準了領導也怕得罪人的軟肋,像個蛀蟲一樣,順利地實現「寄生」。

這類人,不顧其他同事多忙多累,他們的眼里永遠看不到要做的事情,只有無限放大的「雞零狗碎」,并以此小題大做,讓周圍的人,不堪其擾。

如果與這類人做同一個項目,最好的辦法,就是寧可自己多吃點虧,也別讓對方的嘴碎嘮叨耗費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并且,提醒自己,即使從前最不愛找領導匯報工作,也要堅持每完成一個小小的目標,就要在主要領導面前露個臉,報告一聲。

唯有如此,才不會讓功勞苦勞,被他們的一張嘴,全給「說沒了」。

02

遠離「愛翻舊賬」的人。

職場中,最講究「一碼歸一碼」,千萬不要奢望,別人會免費幫你。

任何一次「伸出援手」,背地里都標好了價格,就等著你加倍奉還。

很多人或許都有這樣親身經歷:初入職場時,總能遇到熱心的「前輩」,他們噓寒問暖,拋出幾個問題,就將你的底細摸得一清二楚。爾后,時不時請你吃個飯,幫你組個相親的局,或者,在某次工作總結表彰中,為你「仗義執言」。

看起來,他們真的待你不薄。

但隨著相處的進一步深入,你就會明白,他們早早地利用你的「不設防備」,設下圈套,隨時要你「連本帶利」歸還。

比如,看你文稿寫得好,電子表格制作得很精美,便時不時以自己「不會寫、不會弄」,請你代勞。一旦你表示拒絕,他們就「翻舊賬」,意思就是,你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他們才是真正的「引路人」。

你以為連續幾次幫忙,還了對方的「人情」就可以了嗎?這簡直太天真了。

說白了,一個「愛翻舊賬」的人跟一個敢于「放高利貸」的人,本質上并無差別,骨子就是蠻橫不講理,只要你享受過一次他的恩惠,他們就不怕死纏爛打,要你付出百倍的代價。

所以,一旦意識到對方是個「愛翻舊賬」的人時,要像遠離「嗟來之食」一樣,毫不猶豫地與之保持距離。

03

遠離愛占便宜的人。

人在職場,大家都在為了賺取幾兩碎銀而奔走忙碌,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誰都不容易。

所以,真正的尊重,便是體貼他人的不容易,萬不得已,絕不占他人的便宜。

首先,當然是不占他人物質上的便宜。且不說一起聚餐,最好是AA制,拼車上下班,也按里程付油費,這些「大頭」的開支,從來都是一清二楚。就連早上吃個早點,平常分享水果、點心,有懂得「有來有往」,這樣才能讓對方感受到平等和真誠。

其次,是不占用他人能力上的便宜。每個人都自己擅長的事情,也有自己最不拿手的事情,如果一旦自己遇到棘手的事情,就帶著一副哭腔假扮可憐相,請求他人幫忙,并不是虛心求救,而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和占便宜。

當我們自己做到了不占他人便宜,也就會愈加明白,被人尊重應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所以,當同事隔三差五蹭車蹭飯,卻從不「回禮」時,當同事一有搞不定的工作,就對自己大呼小叫時,最好的做法就是「置之不理」。

這種擺明了將別人低看一等的做法,非但沒有必要「以禮相待」,就連保持最基本的點頭之交都沒有必要了。

04

遠離挑撥離間的人。

職場中,有一種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絲毫不吝嗇拿同事當「槍」使。

通過一次次挑撥離間,讓原本處于平衡狀態的關系被攪動得天翻地覆,而他們就在背后「坐收漁翁之利」。

這類人,最有城府,最有心計,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不是「隨意」的表達,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后,裝作了無痕跡的無心之舉。

古往今來,職場上樂忠于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的人,數不勝數,文學作品中,也刻畫了眾多此類陰險狠毒的形象,但凡自己稍微用點心,就能察覺到身邊的同事,哪些就如同書中走出來的人。

對待這些沒有絲毫「善意」,還帶著極大「惡意」的人,趁早遠離,才能避免惹禍上身。

05

結束語:

人在職場,會做事只是立足下來的一個方面,會做人則是另一個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因素。

會做人,意味著懂得「識人」、「觀人」,從而不被人當成「工具人」,哪怕涉及「利用」,也是「相互利用」。

所以,遠離那些消耗自己的人,親近那些賦能自己的人,才能在職場行穩致遠。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