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在失敗里學會自信?從量變到質變,我堅持在做這4件事
文/蘭媽談育兒
學習真正做到迅速的孩子,并不是僅僅做得快,而是能做到成功而有效
9歲女兒上四年級以后,學習就開始進入了 平緩期
和之前拖拉、磨蹭、不想動筆、記憶力差等問題相比,現在的學習效率明顯提升了不少
像以前抄十幾遍都記不住的單詞、筆記,現在看上幾遍就能輕松記住
以前一說起背課文就 撅著嘴巴的滿臉排斥,現在讀上十幾分鐘也能完整地背誦
最讓人欣慰的轉變,還是回家能主動寫作業這件事了
還記得三年級之前的學習,那簡直就是雞娃模式
明明只需要30分鐘就可以寫完的作業,非要 邊寫邊磨蹭,最后耗到深夜
也就是從上四年級開始,學習上才開始慢慢發生轉變
還記得某天放學回家,女兒很開心地說「我覺得學習越來越有意思了,老師今天還夸我開竅了」
這對于女兒來說或許有些突然了,只有我清楚地感受到整個學習的變化過程
簡單通俗地說,這就是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成長過程
而關于孩子學習這件事情呢,我們都要明白一件事情:孩子的優秀并不是突然就變得輕松,每一個優秀和每一份輕松的背后,甚至還都踩著抑郁和痛苦而成長的
那麼,9歲女兒的學習「開竅」是經歷了怎樣的量變到質變呢?
還記得,女兒剛上二年級的頭半年,每天背著書包看起來都 無精打采
書本的末頁甚至還 歪歪扭扭地寫著「我討厭上學」
因為害怕失敗,也經常放棄很多競選的機會
她放棄了最喜歡的剪紙活動、跳繩比賽、繪畫作品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身上的 敏感氣息竟是那樣的明顯,撲面而來
看到一度陷入抑郁的女兒,我知道:當務之急就是擁有自信
可是,自信這東西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沒那麼簡單了
尤其是對于一個 缺乏自信的9歲孩子來說,跟他們談自信,無疑是再次揭開傷疤
所以,自信從來都不是嘴上說說,而是從實際中真切地體會到的一種感覺
讓孩子在「失敗」中擁有自信,我選擇的是等待
失敗是成功之母,每一個優秀孩子也都是從失敗中慢慢獲得成功的
遇到不自信的孩子,我們也需要核對當前所處的階段,然后 針對性地提高自信
而孩子遇到困難、失敗了呢,家長也別著急,這是孩子在「失敗」里擁有自信的絕佳機會
要知道,失敗從來就是孩子經歷挫折的一個門檻,學會把這個門檻吃透了,那麼自信的感覺自然也就來了
如果把失敗看作是一個門檻,那麼這個門檻就少不了一個成長的過程了
某偉大教育學家,曾這樣 鼓勵孩子:「把不可能的,變成可能,這就是自信」
從孩子經歷失敗的情感、和對策來看,大致分為四個方面,即為 失敗-抑郁-努力-成功
如何在失敗中獲得自信?這四個過程的體驗很重要:
01
失敗時,不要阻止他們抑郁
卡耐基小時候,是鎮子里公認的淘氣「壞男孩」
9歲那年,父親帶著繼母回家
他一邊介紹著卡耐基,一邊說「親愛的,妳要注意這個鎮上最壞的孩子,說不準他明天會拿石頭砸妳,簡直會讓妳防不勝防」
讓人 出乎意料的是,繼母聽完后微笑地看了看男孩,并認真地看了看身后的丈夫
然后說:「妳錯了,卡耐基不是鎮子里最壞的男孩,他只不過是沒有找到發泄情緒的地方」
從那以后,卡耐基和繼母成為了 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也因為繼母的不斷 激勵支持,後來還創造「28項黃金法則」,并為 成千上萬的普通人創造了致富的機會
所以,當孩子失敗時,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不要阻止他們抑郁
記憶中很深刻的一次,女兒拿著一張數學卷子回來,做了好幾個小時還沒有寫完
看到小丫頭幾乎陷入 無所欲的狀態,我發現,指望孩子自己自律,那就是一個笑話
尤其是對于8、9歲的孩子來說,正是貪玩經不起誘惑的時候,他們不貪玩、誰貪玩呢
于是,我開始轉變 教育策略,每天陪著孩子一起做題
這個過程我還會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三不」,即為:不催促、不糾錯、不打擊
等到孩子把作業題都做完之后,看到錯題不會馬上提醒,而是陪著她把做錯的題目再讀一遍,然后還會帶著不同的理解去檢驗答案是否正確
就這樣,自己做題、自己審題、自己改題,效率自然是慢慢比較明顯了
02
抑郁時,陪他們走過困難
有一名學生,比較膽小抑郁,遇到問題也不敢問老師
好在,老師是個 細心的好教師
他讓男孩先去點盞燈,男孩照做了
然后,老師又讓男孩多拿幾盞燈,依次點燃
男孩兒把那些燈都點燃之后,老師笑著說「后邊的燈,都是用第一盞燈點燃的,那妳看第一盞燈的光芒有變弱嗎」
男孩看了看回答「沒有呀」
老師接著說「老師跟妳們分享知識,也不會讓我受到損失,反而周圍的氣氛和燈光越來越好了,所以呀,學習若是遇到問題就要及時來找老師」
曾經陷入雞娃教育的那些瞬間,我甚至也懷疑「女兒就是沒有讀書的料」
然后,我又想了想自己的讀書生涯,小時候爸爸媽媽逼著學習,反而蹦噠得歡,現在成為一名打工仔后,又開始后悔當初沒有好好讀書
這是什麼?這就是隨著成長而改變的認知和感覺
很明顯,我們用曾經的經驗去和孩子 談現在、說未來,肯定是沒有效果的,沒有 身臨其境又何來 感同身受呢?這也是為什麼孩子不愿意聽父母嘮叨和所謂的大道理
也可以說,每一個陷入失敗的抑郁孩子,其實就是他們在和自己較勁,引導孩子走出這段痛苦的經歷,家長最需要的就是做孩子成長里的那一盞燈
當孩子不舒服時可以提供一些努力的方法,然后陪他們堅持一段時間,長跑的路盡管很痛苦,但咬咬牙堅持下來后,妳會發現一切挫折和苦難也就慢慢地 習以為常了
03
努力時,發現孩子的優點
有一個落魄的男孩流浪到巴黎,他的父親拜托巴黎的一個叔叔幫忙找一份謀生工作
一見面,叔叔先了解情況地問男孩「數學怎麼樣」
男孩羞澀地搖搖頭
叔叔又問「歷史、地理呢」
男孩還是不好意思地搖搖頭
叔叔再接著問「法律學過嗎」
接連的發問,讓男孩覺得自己 一無是處,頭更是越低越看不起表情
叔叔見狀,只好說「那妳把地址先留下來吧,我總得要幫妳找份工作」
男孩 羞澀地把自己的聯系方式寫下,然后欲轉身離開
這個時候叔叔一把拉住男孩,并說「妳寫的字很漂亮,這就是妳的優點」
男孩撓了撓頭,然后 自言自語說「把自己的名字寫好,也是優點嗎」
叔叔肯定地說「當然,能把字寫得這麼漂亮,那寫出的文章該有多好呀」
數年以后,曾經的男孩果然寫出了 大受歡迎的經典作品
這個男孩,就是18世紀 家喻戶曉的著名作家大仲馬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從來就沒有 一無是處的孩子,只有那些被埋沒、沒有被發現的天才
是的,孩子需要鼓勵、更需要在努力中獲得贊美
鼓勵和贊美,也是父母對孩子說過最美好的字眼,那是他們努力的認可、更是前進的動力
當初,女兒書上寫的「我不想上學」被發現后就沒有立即批評,而是對她說「妳這字寫得是越來越好看了,老師讀妳的作文一定很舒服」
沒過多久,女兒就拿回來一張「優秀作文」的獎狀,那件事情后,我也明白了,孩子的努力是需要在發現優點里慢慢獲得成功的
04
成功時,多引薦孩子的經驗
有一個牧師,正在準備第二天要演講的稿子,他的小兒子卻在一旁不停地吵鬧著
無奈之下,牧師不得不想辦法先讓兒子安靜下來
靈機一動,牧師把一本雜志里的一頁世界地圖遞給兒子,然后撕成碎片
他對自己的兒子說「如果妳能把這份地圖拼完整,我給妳2元錢」
牧師以為這個辦法可以讓孩子一整個上午都忙碌起來,而他們自己也可以安靜地工作了
不曾想,還沒有過十分鐘,兒子就 得意洋洋地端著作品來敲門
牧師見狀并沒有發脾氣,而是接過兒子手里拼得完整的地圖
接著,牧師 驚訝地問道「妳是怎麼做到這麼快就拼好地圖的」
兒子開心地說「很簡單呀,地圖的另一邊有一個人的照片,我把照片拼完整后再翻過去,如果照片是對的,那麼地圖自然也是對的」
牧師聽后覺得很有道理,然后遵守約定遞給兒子2元錢,并對兒子說「真的謝謝妳,幫我準備好明天的演講稿」
因為,經過這件事后牧師的靈感突然就來了:如果一個人的眼界是正確的,那麼價值觀也是正確的
是的,解決一件事情往往是有很多種方法、和途徑,孩子的思想是活躍的,他們的能力也是無限的
如何讓孩子在成功的基礎上保持成功,這也是值得考量的問題,優秀和成功從來都不是 安于現狀,只有不停地 發揮作用才能創造更多輝煌和人生價值
四年級以前,女兒的學習就像是踢皮球一樣,踢一下、動一下,踢得高、跳得遠,一旦失去了踢力那麼很快就泄氣懶于行動
我知道,這是孩子還沒有形成良好的自我成就感
很長一段時間,每逢女兒做出一件值得表揚的事情時,我都會把她的方法和經驗分享出去,有時候還會故意當著孩子的面 發揮己用
就那樣,當女兒看到自己成功的經驗和方法被更多人認可、和借鑒時,走路的時候甚至都歡樂地哼著音樂,每天面對學習、和作業也都表現得特別 積極主動
如何讓孩子在失敗中獲得自信,其實這就是 一份成長過程、一份實踐感覺,這份過程和感覺也直接會決定著最終的結果如何
學習從來都是一件簡單快樂的事情,讓孩子在 輕松中成長、快樂中學習,這便是獲得自信的最直接力量!
那麼,關于如何讓孩子在失敗中學會自信的育兒方法,大家還有哪些不同的建議與方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