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記不會并非沒有學習料,了解大腦保護機制,才能有效提升記憶
文/蘭媽談育兒
前不久,一位媽媽發來私信求助:
「我的孩子一遇到背誦就愁眉苦臉,一篇不到百字的課文背了一個小時還是背不會,我該如何提升孩子的記憶力呢」
聽完寶媽的復述,也不難理解她對孩子記憶力提升的急切
從學習的基礎來說,小學的基礎就少不了背誦,語文課文、數學公式、英語單詞等都要背記
有些孩子一聽到背課文的作業就 無精打采,有些孩子一碰到英語單詞就 唉聲嘆氣
又或者,孩子念「orange」和「o、r、a、n、g、e」念了十幾、二十幾遍,當問他「orange」怎麼拼,孩子又忘了
這個時候妳是不是感到 氣急攻心?是否體會到極大的 挫敗感?
有些家長甚至 火冒三丈,恨不得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頓
可是,孩子在此刻的 挫敗感一點也不比家長差,而且還會不停地 自責
他們可能覺得:「我完了,這輩子都學不好英語」
他們或許又認為:「看來,我根本就不是學習的料,以后可怎麼辦呀」
很多孩子剛進入小學、剛開始背記的時候就會遇到挫折,然后就開始沮喪、無助、害怕、甚至無聊或孤獨地自暴自棄
但事實上,背書記憶也是孩子的大腦保護機制,只有了解這種機制才能有效提升記憶力
如何才能通過了解大腦保護機制提升孩子的背書效果?首先要了解記憶力是怎麼回事
著名神經學家 米爾納博士曾發現,有一個癲癇病患者在手術中被切除大腦兩側海馬體
手術完成后癲癇被控制住,但這個病人卻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失憶情況,比較明顯的就是不能形成新的外顯記憶
所謂的「外顯記憶」,就是口頭上可以描述的敘述性記憶
這是一種屬于 長期性記憶的范疇,而外顯記憶還是對語義和情景的理解和記憶
簡單地說,孩子頭天晚上已經會背古詩了,可到了第二天早上又忘記了,那就是沒有把古詩形成外顯記憶
其中,外顯記憶的主要依附就是大腦海馬體,失去海馬體也就記不住內容
後來,隨著醫學技術運用,研究人員也發現,大腦的海馬體就是 短期記憶、學習知識,以及 外顯記憶存儲轉換的生理基礎
如此一總結,也就不難理解孩子為什麼總是記不住,或者前邊背了后邊忘的原因所在
值得關注的是,在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當人類受到觸覺、聲音和圖像的感覺影響時,大腦海馬體就會產生神經細胞的相互連接,這也就形成了「短期記憶」
此外,如果這種神經元連接能夠反復得到相同的影響,神經細胞的連接就會更加興奮更加緊密,而記憶力也會得到鞏固
可見,孩子的記憶力是大腦專注力,以及大腦保護機制和海馬體的共同作用結果,可別再說孩子背不會就是「沒有學習的料」
那麼,該如何借助大腦保護機制實現長期記憶的高效運轉呢?要知道怎麼做,家長需要先了解4個不能做
第一個:
「背不下來,就多讀呀」
當孩子怎麼也背不會課文、記不住單詞的時候,有人認為,經常性地朗讀一個知識點更容易把短期記憶轉化成外顯記憶
而根據記憶研究領域的發現了解,記憶在心理學上,可按照時間分別劃分為 瞬時記憶、短期記憶、和 長期記憶
從瞬時、短期到長期的過程,也就是記憶里的一個遺忘過程,只有把大量的、和不重要的信息遺忘,才能讓大腦減輕負擔
也就是說,大腦記憶消失不見了,就是沒有形成外顯記憶,而大腦保護機制為了 減輕負擔,主動「刪除」了這些不重要的記憶
所以,當孩子說「我背不下來了」
千萬不要對孩子說「背不下來就讀,讀十遍背不下來就二十遍,二十遍還背不會就讀一百遍呀」
要知道,從十遍、到二十遍、再到一百遍讀的過程,看起來是幫助外顯記憶的形成,其實在 心理范疇就是一種大腦負擔
孩子背不會本來就焦躁且自責,如果再不停地 灌輸「背不會就讀」的任務,在孩子的眼里只會覺得「這是懲罰」,以至于更容易出現自暴自棄的情緒
這種急躁且自卑的狀態,不僅無益于外顯記憶的形成,更會激發大腦保護機制,并可能會加快記憶遺忘
第二個:
「讀完就忘,妳腦子在想什麼」
讓一組孩子讀一本書,每天讀兩遍,堅持一周之后考試
他們的成績卻不如另一組
另一組孩子對于同樣一本書,只有第一天、和最后一天讀了兩遍
其實,這就是孩子從瞬時、短期到長期的記憶過程,同樣也進入記憶里的遺忘過程
傳統上,我們認為「讀得越多,自然就背下來了」,但從孩子的大腦保護機制來說,家長們就需要打破這種 固有觀念
經常看到有些孩子在背書的時候讀了一遍又一遍,可當我們在問他剛才讀的是什麼時,很多孩子又忘記了
這個時候,有些家長就 氣急敗壞地說「妳的大腦在想什麼」
其實呀,這就是孩子的 大腦保護機制開啟了「省電模式」,而家長也千萬不要這樣去質問孩子
想要把短期記憶延續到長期記憶,家長需要掌握的方法就是 「精細復述」
當孩子的大腦保護機制開啟后,只有反復讀的那條神經才會點亮,其它地方都是睡著的
所以,當孩子一遍又一遍還是背不下來的時候,家長就需要通過「精細復述」讓大腦里的海馬體用點力
什麼叫做精細復述呢?就是先讓孩子用自己的話把要背的內容大致理解一遍
其中,精細復述在現實背記中可分為三方面:
用眼去觀察
用嘴巴去說
用感覺領悟
比如,讀完或看完一篇文章和單詞后,讓孩子用自己的話把內容復述出來
如果是詩歌可以用自己理解的意思講出來,如果是單詞可以把字母拆開編入歌詞中唱出來,多復習運用能有助記憶力提升
又或者,當孩子 長篇大論、或者 語無倫次的時候,對于喜歡畫畫的小朋友,也可以讓他們用筆畫出自己的觀察和領悟
這種方法在小學階段是比較實用的,因為剛步入小學階段的小朋友,很多都沒有從幼兒園的 寫寫畫畫、唱唱跳跳適應過來
如果讓他們一開始就 通篇背記,在枯燥中容易被大腦大量刪除記憶不說, 幼小銜接的身心壓力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所以,這種幫助孩子建立好上下文 邏輯關系的精細復述,更容易讓孩子 領悟記憶
第三:
「別人都會了,妳必須要趕緊背會」
《認知天性》的心理學著作中提出:反復頻繁的集中訓練,只會產生短期記憶」
就曾經的記憶力提升總結,有些家長提出質疑:
「為什麼妳的方式我們平時都這樣做,可是孩子還是記不住,今天反反復復理解了記憶了,第二天全部忘記 從零開始,天天這樣 好累......」
其實呀,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也有短板
任何時候都要記住,不要死磕「必須背會」,也不要死磕「必須會背」
試著把短板放下來,去發揮長板作用,也是一種 教育策略
在孩子 背誦記憶、學習總結的時候不要忘記了,這是一個 發展性過程,也是孩子大腦保護機制的運轉過程
在這個學習和成長過程里,我們需要讓孩子更高效地學習,也需要讓大腦更輕松地運轉
為了減輕大腦負擔、提高大腦海馬體的高效運轉,建議凡事要給孩子「 降降標準」
包括:不要批評責備、不要攀比、不要定任務、不要施加壓力
比如,老師在群里布置背誦任務時,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說「別人都會了,妳必須要趕緊背會」的精神施壓
試著對孩子說:
「別著急,試著用筆分列序號,把課文分一小段一小段記憶」
「別太大壓力了,先踏踏實實地睡一覺,第二天早起30分鐘再背,記憶就會更好」
「試著把課文、或語調里別扭的話多讀兩遍,讓大腦生成畫面,背書時就更容易記憶」
…
幫助孩子高效學習、大腦輕松運轉的方法并不是 一塵不染,懂得發現、總結和運用是父母不斷積累的成果
請記住, 精細復述、提高記憶力,需要間隔練習、不是多讀,試著讓孩子進入 輕松、自我復述的學習氛圍
試著把要背的內容慢慢轉成自己的復述,不要完美到一字不差,能背到 磕磕巴巴就可以,當 間隔練習里的背記能力得到更好加固時, 過目不忘的本領才會慢慢實現
第四:
「實在背不會,就自己拿筆去抄寫」
語文老師經常會強調,讓孩子學生上課前復述課文所講的事件,包括人物、時間、地點,還有起因、經過、和結果
這種對課文進行簡單梳理和體驗表達的總結,其實就是孩子形成外顯記憶的過程
比如, 復述公式、中心擴展、找關鍵詞、順序概括等方法,當孩子在學習中運用的方法活躍而積極時,外顯記憶的熟練就會讓背書的過程更加輕松而高效
也有家長常說「好記憶不如一根爛筆頭,孩子背不會,就自己去拿筆抄寫,十遍不會就二十遍,直到抄會為止」
通過罰抄來提升記憶力的方法,這可是我小時候背英語單詞的常客,一個背不會抄100遍,甚至有時候一個本子還不夠抄
最后,抄寫任務完全后會不會背單詞了?我只記得當時腦子一片空白、雙手發酸、雙腿疲憊
那個時候的心理活動,也是無助、丟人、害怕、焦急,最后滿滿的兩大本罰抄內容,還是背不會多少內容
如果孩子不是抄的多背不下來,而是背不下來才抄的多,在根本不想抄、不想背的意愿違背里,建議讓孩子默寫、而不是抄寫
而這種手動、眼看、腦記的協調反應,就是孩子大腦從瞬時、短期到長期的外顯記憶強化,
從減輕負擔、到精細復述、發揮長板,再到手動、眼看、腦記的協調反應,這就是借助大腦保護機制實現長期記憶的四個高效方法
最后關于借助大腦保護機制實現長期記憶的高效運轉,我還想說這10句話:
1、學習方法因人而異,記憶方法各有妙成,需要找到能提升孩子記憶的適用方法
2、過目不忘的本領從來不是坐享其成某一種,而是需要不斷學識、積累、和記憶
3、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不要逼著背書,把心情調整好,才能有好的記憶狀態
4、不要機械地簡單念字,帶著分層解意去讀,更容易從短期記憶形成外顯記憶
5、朗讀、默寫、抄寫都有各自不同的鍛煉效果,只不過狀態不同、需求不同、方法也不同
6、不要輕易發表一個觀點、而否定另一個觀點,多嘗試、運用、和掌握,也是孩子記憶、學習、和成長的一種方式
7、像十天里每天讀兩遍的長期重復記憶,需要考慮到孩子的精力和時間
8、孩子每天不止是背書這一件事,尤其是功課輔導、作業多的孩子,更需要注重勞逸結合
9、孩子的記憶和意志力與成年人不同,若不求甚解地反復讀,光靠理解、家長不指導陪同,是很容易形成懶惰
10、教育是屬于雙向成長,孩子需要學習方法、家長更需要學習教育,放下焦躁又是另一番景象
簡單地說,背書和學習一樣需要在相對于輕松而積極的環境下進展
那麼,關于孩子總背不會這個問題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