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局上領導讓你先敬別人,別說「先幹為敬」,牢記3招化解尷尬
關于情商與智商誰重要的爭議眾說紛紜,正如每一位觀眾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一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至今為止,最經典的回答是:情商決定成功,智商防止失敗。所以,行走職場,情商,才是決定成功的核心要素。
很多企業面試官,用專業知識鑒別求職者的智商之後,經常會出一些情商測試題,來觀察求職者的情商水準。比如,前不久,某企業招聘總裁助理,幾輪面試之後,面試官突然問道:你參加酒局,給領導敬酒,兩位領導都說讓你先敬對方,你怎麼處理?
這都是進入職場會遇到的情況。
小張入職後,心直口快,悶頭苦幹,出手快質量高,深得領導賞識。領導願意栽培他,就開始帶小張參加飯局了。前不久,小張陪領導接待上級評價組。在領導敬酒的開場階段,小張知道自己不能喧賓奪主,等待敬酒的時機。
當領導開場三杯酒之後,小張抓住時機,立即站起來,舉起酒杯,我有幸參加這麼高規格的酒場,我先敬各位領導一杯酒。在座的大多數領導和客人都不認識小張,不知道小張什麼來頭,面面相覷。還是上級評價組領導度量大,情商高,開了一句玩笑:還是年輕人有衝勁啊,借這位小夥子的提議,我代表評價組敬東道主一杯酒。
飯局結束後,小張陪領導回家,看見領導臉上掛滿了黑線。不要笑話小張,在小張身上,我們是不是看見十多年前自己的影子?很多年輕人進入職場後,以為悶頭做好本職工作就可以了,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殊不知社會並不是學校,靠成績就能通吃天下。
行走職場,基層崗位上,能力權重大于情商權重,只要能幹活就行;越往高處走,情商的權重越來越高于工作能力的權重。情商體現在方方面面,飯局上的表現,就是其中一種,特別是敬酒的禮數,如果掌握不好,就算喝得現場直播,也只會扣分不會加分。飯局上兩位領導都讓你先敬對方,老實人愣在原地,高手懂3個順序;如果領導讓你先敬別人咋辦?別說「先幹為敬」,一句話化解尷尬。
【一】敬酒時要遵守職位高低秩序
正規的飯局,敬酒規矩就是職場規則的延伸,甚至規矩比職場還多。飯局之上,職位高的人話語權也高,敬酒時就要按照職位高低說話。主人開場之後,來賓中職位最高的人,要先敬一杯酒,表示對主人的感謝,然後是主人方職位高的人,依次先敬客人酒。
小張搶先敬酒,只是想表達激動的心情,並不是搶風頭,但是,在領導眼裡,就會留下不長眼神、不懂規矩、沒大沒小的差印象。作為職位低的年輕人,在領導開場和互敬的階段,就不要著急跳出來敬酒,尤其是不要「打一片」(一個人敬一桌人),因為你還不夠分量。要等職位高的領導敬酒之後,你再端著杯子,按照從主賓開始依次排序的規矩,逐一敬領導酒。
【二】敬酒時要遵守先外後內的順序
小李是一位實幹型青年,平時埋頭幹活,不屑人情世故。前不久,公司趙總接待重要客戶王董一行。為了讓王董一行喝盡興,趙總找了一些能喝酒的年輕人當陪客。下樓時遇到小李,趙總看小趙虎背熊腰,覺得他肯定能喝酒,就讓小李也參加。
飯局上,趙總開場帶三杯酒,王董回敬一杯酒。趙總對小李他們說:你們多敬王董一杯酒,暗示自己人要多敬客人。小李一馬當先,首先向趙總敬酒,他覺得自己入職以來,沒有機會跟趙總喝酒,正好借此機會,向趙總敬酒表示感謝。
趙總臉一沉,訓斥小李:這麼不懂事啊,你應該先敬客人,怎麼能先敬我呢?小李本意是好的,先敬熟悉的領導,但他壞了大規矩,既顯得自己不懂規矩,也順便把領導給賣了,在王董面前顯得趙總帶的兵不行。
【三】敬酒時要遵守先上後下的順序
小周踏實認真,忙于工作,不善交際。前不久,上級劉主任帶隊來考核工作,涉及到小周的業務范疇,單位正職郭總就讓小周也參加飯局,多向上級對口人員敬酒,加深感情,便于手下留情。
酒過三巡後,同事們紛紛開始敬酒。小周認為郭總職級比劉主任高,就端起酒杯,先去敬郭總。結果,郭總不端杯子,有點惱怒地說:你要先敬劉主任,劉主任是上級領導啊。劉主任也是故意看笑話,對小周擺擺手說:縣官不如現管,你應該先敬直接領導啊。小周左右為難,不知所措,只好硬著頭皮說:我敬兩位領導,你們隨意,我先幹為敬。這就是典型的出力不討好的敬酒方式。
其實,飯局敬酒有許多約定俗成的規矩,雖然說職級高的人地位高,但上級來人畢竟代表上級,同時也是客人,應該先敬上級劉主任。劉主任能不懂嗎?故意說那話,是開小周的玩笑,如果小周聰明的話,可以這麼說:劉主任,您說的對,縣官不如現管,所以,郭總現管我,他都那麼尊敬您,我必須聽他的,先敬最尊貴的領導啊。你看,這麼一說,尷尬化解了,兩位領導也開心了。
在職場中生存一定要學會謹言慎行,這樣才能讓老闆高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