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怪公司不招35歲以上的人,很現實,資深HR:做到這2點就不用怕

如今,企業招人確實越來越難。因為年輕人沒有負擔,一走就辭職,人員流動量特別大。儘管如此,公司仍不願接收35歲以上的基層員工。

最近,一位互聯網創業者告訴我,他剛剛面試了一位經驗豐富的程序员,工作能力沒問題,工資要求只有12K。

事實上,很多電腦專業的學生剛畢業就能拿到12K的月薪。有一瞬間,他特別想簽下這個程序员,但理智告訴他不要。原因很簡單。程序员35歲以上,已經到了37歲。

從工作能力上看,這個年齡段在本行業有一定的工作經驗,能夠勝任基層的大部分工作。但35歲+以後,從職場的角度來看,是一個下降的曲線。

那麼為什麼公司都不願意用35歲以上的人呢?

一、35歲的人到底招惹了誰?

按理說,35歲是一個人生命中最中間的那一段時間,也是人的經驗和精力最好的一段時間,為什麼成為了職場招工的分界線呢?

站在老闆的角度來看,當然是希望每一個員工能夠發揮出最好的人效。說白了,老闆希望每一位員工都是為公司賣命的員工,只有員工捨得賣命,老闆才能更有未來。

早前,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段子:10個招聘資訊,有8個招聘要求應聘者35歲以下,其餘2個招聘則要求只招應屆畢業生。

網友紛紛留言:「35歲的人到底招惹誰了?」「招聘都在35歲以下,那麼35歲或以上的人,都幹嘛去了?」

35歲的中年危機,真的存在嗎?

關于服從管理和上進心,35歲之前的員工相對比較容易忽悠,這也會比較好管理,讓他們加班他們大多還是會加班的,這些年輕人大多也是比較具有上進心得,認為青春具有無限可能。

二、35歲之後怎麼辦?

我相信這也是很多職場中35歲還沒有當上管理人的現狀,技術能力肯定比應屆生好一點,但是缺少必要的管理技能,不能幫助公司創造更高的效率,最終自己的價值也會被老闆看低。

最近,公司在招聘一個質量技術方面的人才,剛好,我被臨時安排到人事部協助HR招聘的工作。

一天下午,我信箱收到兩份簡歷,一份是來自90後的應聘者,另一份則是來自82年的應聘者。請示了HR意見後,我安排了他們進行面試。

90後和80後面試有什麼不同面試中,那個90後的應聘者中規中矩,我對他沒多大印象。相反,對于那位82年的應聘者,我倒是感觸良多。

那天,我作為記錄員,參與了整個面試過程,負責在人事經理旁邊做記錄和評價。這位82年剛滿37歲的應聘者自稱 職場經驗豐富,擁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經驗,熟悉各行各業。在職場10年,做過不同的工種,空調維修員、網管、車間質檢、快遞員……

2年前,自己跳出職場,做起了滴滴司機來。

工作10年,換工作6份的職場人當人事經理問到,為什麼現在不做滴滴,反而重新返回職場上來呢?

他解釋到: 厭倦了滴滴勞碌的節奏,不想在路上顛簸,想回到職場,安安穩穩找一份工作,買社保,領工資,不想再折騰了。

我在旁記錄時,這位中年人應聘者給我的最大感受是,缺少激情,得過且過。

當時厭倦職場後,想跳出來創業,嘗試創業滋味不好受後,又想重返職場求安穩。但我想說的是,職場並不是你的家,負氣時離家出走,無助時又央求它收留你。

35歲的人到底需要什麼競爭力?

三、讓人刮目相看的37歲應聘者

無獨有偶,隔了兩天,我又收到了一份簡歷,巧合的是,這個應聘者也是82年的。此時,我拿著簡歷問了人事經理,有了上次的經驗,我們還需要約見這位應聘者嗎?人事經理回復:約,試試看吧。

第二天,我們就進行了面試。

讓人刮目相看的37歲應聘者這位應聘者姓陳,他形象端正,談吐大方,思維敏捷,給我的感受是 自信、靠譜!他向我們介紹了工作歷程。

在一家大型的機械公司任職8年,花費了2年時間,從車間學徒被提拔成為車間主管,短時期內被提升主管,是由于一件事。

就因為自己的 細心和專業,挽救了這批即將發出的貨,也替公司爭取了更大的利益,因此被提升為主管。

只要我們身在職場,我們必然要走向新的高度,可能有人會說,我只要個人能力強就可以了,這樣永遠不會淘汰。道理是這樣的,但是你需要一直工作,這會很消耗你的個人精力。

我認為, 努力拼命工作都是為了賺取更多的錢,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支撐我的夢想,我必須對自己和家庭負責。因此,錢是最關鍵的一點。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對于不清楚,不了解的事物不要輕易下定論,不要讓機遇悄悄溜走。也許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恰恰決定了你的成敗。

32歲在500強企業打天下,36歲執掌阿裡的衛哲,他成功的秘訣很簡單,就是 把小事當大事幹,不放過任何細節。

在他的採訪中提到,剛入職時,他只是負責翻譯,剪剪報紙,這些對于別人來說是很簡單的機械性工作。但他卻做到了極點:別人把報紙剪下來就完事了,而他卻暗中觀察哪一類是老闆看過的,然後重點剪裁,分類並彙編成冊,讓老闆一目了然。

懂得觀察,善于發現老闆管金生曾說過,不看他的剪報,就吃不下飯。

可見,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擁有善于觀察、專心專研的質量。

堅持與耐力是職場人的一項質量,有些人在一份工作上堅持3年已經很了不起了,甚至更有甚者,入職不到3個月就提出辭職。雖然說找到合適的工作很重要,但這樣頻繁地辭職、跳槽、入職,你個人信譽度會大打折扣。

一開始,你就應該對自己負責任,明白自己 需要什麼,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才去做決定。既然做出了決定,就要在本職崗位上堅持下去。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這不是你的瀟灑,而是對自己不負責任,拿前途開玩笑的表現。

四、資深HR建議,做好這2點,提高面試成功率

每個人都要經歷35歲的人生階段, 難道到了這個年齡就不配重新面試投入新工作嗎?擺脫這個困境,我從資深HR的口中得到的二點建議,分享給您。

1、利用「六度區隔理論」,建立、維護人際關係網:六度區隔理論是從1967年由米爾葛籣提出的,它是指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五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五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通俗來說,就是讓你能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發掘更多的人際交際網,壯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人脈的能力。

2、貫徹「瓦拉赫效應」,敢于做一個探索者:瓦拉赫效應是指在心理學中,表示人們把那些大智若愚者的特殊才能被正確發掘後,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現象。

運用到職場上,也體現出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說,很多人會認為自己能力不足,輕易斷定自己不能勝任工作,但殊不知,每個人的潛能都是巨大的,只是缺少發現的眼睛。

不要把中年和危機掛上等號,生活要由自己定義。

在職場上呆久了,那些大齡員工會陷入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覺得生活再無轉機,其實有時候換一種活法,或許可以收穫不一樣的人生。

人生最大的危機不是來自中年,而是來自自己。那些對生活保持濃厚興趣的人、持續學習的人、迎接改變的人,從來不是被拋棄的中年人。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