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青春期不止是叛逆,弄清楚這些事,和娃相處就簡單多了

文/蘭媽談育兒

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曾說:

「和一個十幾歲孩子最好的相處方法,就是用尊重、和善、堅定的態度溝通,只有先和孩子站在一起,孩子才能在被理解、被傾聽中得到歸屬和自尊感」

有一個叫王琦的女孩,正在上國中二年級,住宿生

進入初二以來,她上課睡覺、下課打架,在宿舍還公然抽煙

最后,班主任實在是沒辦法了,便把這些事情都告訴了女孩媽媽

女孩媽媽得到通知后第一時間趕到學校,她并沒有批評責備,欲打算用「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女兒迷途知返

可這個丫頭卻渾然不顧老媽的顏面,當著宿管阿姨和同學的面就開始怒懟「別廢話,我就是不想上學了」

看著 油鹽不進的女兒,媽媽也無可奈何,只好答應帶著一起回家

不過,聰明的媽媽并沒有因此妥協,她只是給女兒提了兩個要求:

第一,回家可以,但不可以玩手機、看電視

第二,想要回家就要一心一意,也不能隨便出去玩

女孩聽完媽媽提的兩個要求后便 爽快地答應了:「只要不再上學,讓我干什麼都行」

于是,女孩便跟著媽媽回家了

而母女二人回家后,媽媽也為此專門請了半個月假,還專門到超市里買了半個月的口糧

女孩看到媽媽買那麼多吃喝,心里還 美滋滋地以為「在家也太舒服了」

媽媽此刻卻告誡女兒:

「為了能在家給妳做飯,我還專門請了半個月假,這15天是沒有工資的,所以家里吃的喝的可要省著些,不然媽媽可沒錢買」

很顯然,女孩并沒有聽到媽媽的 勸誡,僅僅一天的功夫,就把一個星期的零食消滅了

到了第二天,女孩開始吃平時不愿意吃的水果,一個星期以后,家里面除了蔬菜和米糧幾乎就 空空如也

母女兩個人在家的日子,也從開始的 開懷大笑到後來的 索然無趣,一開始兩個人還會說很多和學習無關的事情

可是,話題說完了就沒有可聊的事情,于是女兒便把學校以前的 趣事拿出來說

不過,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媽媽 叫停了:「咱們不需要再上學了,所以這些話題就可以翻篇了,只不過妳現在還沒有成年,等到18歲以后,就跟著媽媽出去打工吧」

就這樣,一天、兩天、三天,第五天過去后女孩就開始 焦慮了,并在家里不停地來回跺腳

媽媽見到后什麼也沒有說,只是繼續 一日三餐忙碌著,從最初的三菜一湯、到兩菜一湯,再到最后連蔬菜都沒有,只能用咸菜下飯后,女孩才徹底被喚醒了

到了第9天晚飯的時候,女孩夾了夾 所剩無幾的咸菜,然后誠懇地對媽媽說:「我想回去上學」,

那一刻,媽媽 熱淚盈眶,她知道自己終于感化了叛逆的女兒,并且這個過程還是那般的文明恬靜

再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到了她們母女在超市買東西,那個時候的女孩已經回到學校讀書了,而女孩那 親昵挽著媽媽的樣子,看上去也太溫馨了吧

在排隊結賬的間隙,我偷偷問了問女孩媽媽「讓叛逆的孩子變得不再叛逆,妳是怎麼做到的」

女孩媽媽告訴我「青春期,其實就是孩子從不成熟慢慢走向成熟的一個階段,何必跟她們計較呢」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其實,青春期的孩子不止是叛逆,從稚嫩到成熟這個轉變過程,他們更需要的也是理解和包容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不止是叛逆?看完這些細節我們就知道了

01

當孩子疏遠我們時別失落,孩子長大了

有個孩子曾這樣說過:「只要我媽一發怒,往那一站,不用等她開口,我知道下一句會說什麼」

疑惑地問這個孩子「為什麼」

孩子一臉 苦澀地回答說「她能說的無非就是那幾句話,每天聽著耳朵都快起繭了,現在每天能離遠點就離遠些,就是不愿意跟她多待一會」

後來,等到我的女兒慢慢長大后才發現,這樣的現象還真是挺普遍的

隨著孩子的年齡慢慢增長,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也似乎在慢慢變得遙遠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對父母的一切 了如指掌,父母對孩子的了解卻越來越模糊

有人說,這是孩子長大了、叛逆了

其實呀,青春期的孩子看起來「小麻煩」不斷,卻是他們從稚嫩走向成熟的一個過程

就像是偉大的母親生孩子一樣,必須要經歷過陣痛才能和可愛的寶寶相見

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總是纏著父母、緊緊地跟在身后,因為孩子會有了更多的想法、更多的事情去做,這也說明孩子的青春期來了

所以,當孩子不再緊緊地跟在我們身后了,別失落,這是他們已經長大的象征,而家長與其抱怨孩子叛逆、和我們疏遠,不如試著去了解已經長大了的孩子

02

青春期就像是一個放大鏡,孩子會好奇

青春期的孩子似乎很難讓人理解

一句普通的建議,一個不理解的眼神,似乎都能很輕松就點燃了孩子心中的怒火

而孩子每一次變得 歇斯底里的叛逆和抗拒,似乎都并不是他們故意要與家長作對

這份情緒,恰恰是孩子情感和理智上正在經歷的戰爭

因為,青春期就像是一塊兒 放大鏡

妳眼中那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在孩子的眼里都是比天還大的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已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興趣、思想、和觀念

青春期有的時候還像是一個 時光機

過去很多已經出現過的問題,如今在青春期階段仿佛興致還會更強烈

因為,孩子這個階段就是好奇、就是想要探索

而過去沒有弄懂的問題,或者現在又出現新的好奇事,都可能會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

既然過去的問題、現在的問題一直是存在的,又何必把青春期說成叛逆呢

青春期,本來就是孩子透過放大鏡去打開他們更多好奇的小小世界

既然孩子想要探索,就讓他們在安全的范圍內自由探索吧

這個階段,如果家長能用積極的心態、科學的認知去認識青春期,我們和孩子之間的相處就會變得簡單多了

03

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執著,會全力捍衛觀點

16歲陽陽,在上高中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特別叛逆,他甚至都不愿意聽父母講話

在陽陽的眼里,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根本就不想生活在父母的安排中,他想要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快樂、活出真正的自己

當父親詢問陽陽:妳要到哪里尋找自己的快樂

陽陽隨口說了一句:去流浪

就那樣,百般無奈之下,父母管不了了,也只好放手

而陽陽在流浪的過程中也經歷了種種困難,每一次困難的體驗都會讓他不停地 反省,最終也在流浪中找到了自己的快樂

經過這件事之后,陽陽的父母也 領悟到:「對孩子最好的支持,或許就是放手讓他們參與到各種實踐中,在這份 實踐里孩子可以領悟到更多,包括關懷別人、成就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比較 執著,除了是全力捍衛自己的觀點之外,還有一番 幼稚的心

因為,在青春期這份特別的情感存在中,孩子其實是比較 孤獨的,他們希望被父母理解、支持、包容,同時也希望得到更多的 認可

所以,當孩子出現比較執著的觀念、全力捍衛自己的觀點時,切忌不可硬碰硬

試著去了解孩子的想法,支持他們的決定,哪怕前方的路會磕得 頭破血流,孩子參與的過程也會 豐腴飽滿,因為過程即為經驗,經驗又始終都是通往成功的 自信階梯

04

青春期的孩子長大了,教育方法也該變了

青春期的孩子比較 固執,這是他們長大后的成長表現

因為有了自己的想法認知和目標,在生活中也會全力去 捍衛自己的觀點

如果父母跟孩子太較真,總是不停地參與孩子的生活、干預他們的決定

對于任何一個有 獨立想法的孩子來說,當然會不樂意了

故而,青春期的孩子長大了,父母的教育方法也該改變了

如果繼續用過去的方法,自然就很容易引發親子矛盾

要知道,青春期孩子最討厭的,就是父母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

而擁有小大人思想的他們,不管外表看起來有多麼 冷漠,不再需要父母的幫助,其實父母依舊是孩子心中最堅強的后盾,有父母在的地方也永遠是孩子內心的 避風港灣

所以,在孩子步入青春期這條路上的時候請記得:做好孩子的避風港灣

如果孩子在青春期時,遇到傷心事仍知道向父母訴苦,遇到不懂的地方向父母請教,遇到有趣的事情向父母分享…

那麼,恭喜您,已經成為孩子內心的避風港灣了!

而如何成為孩子內心的避風港灣,也沒有什麼特定的技能,從今天開始,試著通過情感去理解、包容、尊重、傾聽…

05

青春期的孩子會孤獨,只有淘氣才被關注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孤獨,這就像是孩子在打怪升級,只有通關了才會覺得自己很厲害

這一點,我們回顧一下孩子往日的成長就有所發現

當孩子4、5歲不聽話時我們兇一頓、威脅一次,他可能就安靜了

但對于一個15、16歲孩子來說,妳威脅、兇罵他,或許會比父母的反應還要激烈

當孩子4、5歲想要抱一抱時會撒嬌,父母也會很自然抱起寶貝,然后贊美一頓

但對于一個15、16歲孩子來說,再撒嬌反而會被父母批評「都多大了,還撒嬌,丟不丟人」

從這些細微的轉變來看,其實,青春期的孩子不僅孤獨,他們情感還很容易被忽略

如果15、16歲孩子不能對爸爸媽媽撒嬌了,可以想一下,他們想要得到關注時會做些什麼呢?太懂事會被理解為理所當然

所以, 淘氣、忤逆、不聽話更容易引起父母的關注和上心

那麼,在青春期這節教育課上,父母要做的,不僅僅是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還要學會如何去和孩子相處溝通

而青春期的孩子呢,其實最渴望的就是獨一無二,他們不想成為誰的替代品,更不想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叛逆下

所以,愛孩子,就請把他們當成自己的朋友,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線上,最終才能看的高、看得遠!

06

青春期的孩子長大了,也會面對更多學習壓力

青春期的孩子,最初就像是童年種下的一粒種子,等到青春期才結出第一批果子

而每一顆果子或許表面看起來都特別 飽滿,但果實到底有沒有成熟,也只有嘗一口才知道

這看起來是不是特別像孩子的學習呢?看起來滿是認真努力,一到考試就是見分曉的時候

青春期的孩子也會面對各種學習壓力,社交矛盾、繁重作業、升學壓力,團隊合作、老師認可…

這些話他們該和誰說呢?如果有個朋友好些,至少還可以分享心里話

和小學的學習相比,大多數孩子還是相對于比較輕松的,可是到了國中以后,會隨著學業難度、和科目的增多而增加壓力

不少學生進入國中后對 未來茫然、對 學習焦慮,其實就是還沒有來得及調整好自己的學習節奏,青春期的孩子其實是經歷心理和情感上的 雙重考驗,強大的心理、和情感的獨立,這些都不是一句話就可以輕描淡寫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長大了,也會面對更多學習壓力,他們會崩潰、難過、也會無助,青春期也會讓孩子難上艱難

有人說,青春期可以上天入地,剛開始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覺得滿是夸張

其實,仔細回味過后又覺得 意猶未盡,青春期的孩子正處于一個比較敏感的階段,父母的言行和如何反應,最終都會決定孩子能夠 芬芳撲鼻、還是 叛逆傷人

而在這條路上呢,高情商父母都會化作孩子心靈上的養料,用耐心去等待孩子成長,用信心去鼓舞孩子自信,用愛心去體諒孩子成長,用理解和共情去喚醒孩子的內心富足......

希望今天以后,大家對青春期這個詞有一個新的認知,也希望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都能和自己的父母建立心靈上的養料,回歸曾今的無話不談,做彼此的心靈港灣!

---------------------

我是蘭媽,專注于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