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們,都有被看見的能力:堅持4個小習慣,領導會越來越信任你
有句很現實的話:
職場中,是因為領導信任而做出成績,并不是因為做出成績領導才信任。
這并不是否定個人的努力,而是提醒我們,得到領導的肯定,才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不被領導看見的努力,大多是徒勞無功;
不被領導信任的能人,也只能懷才不遇。
學會獲取領導信任,讓我們在職場「有效工作」。
羅振宇在《奇葩說》中說過:「職場中最沒有前途的一種人,叫反饋黑洞,說白了就是那些凡事無交代、做事不溝通的人。」
作者石頭曾經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一次,領導讓石頭去某單位送一份文件。
接到任務后他一刻也不敢怠慢,第一時間就把文件送到了對方手中。
回到辦公室,他對自己的高效表現十分滿意,繼續忙起了其他的工作。
臨近下班,他突然接到領導電話。
領導十分焦急地問:「石頭,材料送到了嗎?」
石頭信心滿滿地告訴領導:「您一吩咐我就立馬去送去了,已經回來很長時間了。」
本以為會得到表揚,卻想不到領導很是不滿。
領導批評到:「送到了你得說一聲呀!對方領導看過材料之后我還要跟他進行后續溝通。我一直在等你的回復!太不靠譜了。」
當時的石頭一肚子委屈,覺得這麼一件小事,自己不但辦好了,還沒打擾領導,怎麼就做錯了呢。
其實,我們的匯報和反饋,并不是打擾,而是對領導的尊重。
有句話說:「所謂靠譜,便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匯報和反饋,就是這「回音」。
勤匯報是好態度,常反饋是好習慣。
人在職場,多一次匯報,便多一分主動;
多一次反饋,便添一分靠譜。
得到APP創始人脫不花講過一個案例。
當你負責一個工作遇到困難,想要將情況告知領導并尋求幫助,這時候該怎麼說?
A:領導,因為XX原因,這個工作沒有按照計劃走,延期了。
B:領導,這項工作目前遇到了XX問題,我很著急,您看怎麼辦?
C:領導,這個工作目前的情況是XXX,我認為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為XXX。現在有這麼幾個方案,您看哪個比較合適。
不難看出,C的方式是最好的。
前兩種表達方式難免會讓領導覺得,員工推卸責任,沒有能力。
她本人也曾說:「需要上級給意見時,讓他做選擇題而不是主觀題。這是在幫他聚焦問題、引導思考。」
給領導方案,能幫領導減負。
因為領導在布置完工作后,并不了解事情進展如何。
而具體執行的我們,清楚狀況,掌握數據。
此時,如果我們帶著方案來討論問題,能幫助領導把準方向、做好決策。
給領導方案,也對自己有益。
有上進心的員工,會通過「拿方案」來倒逼自己想辦法。
長此以往,不但能很好地展現自己敢于直面問題的擔當,也鍛煉了自己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樣的員工,自然更容易得到領導的欣賞。
學會讓領導做「選擇題」,才是最好的向上管理。
看過一個故事。
老板給兩個年輕人被分配了同一項任務:到集市采購土豆。
任務完成后,老板問第一位年輕人:「集市上是否有土豆?」
年輕人回答:「有的。」
老板又問:「那有多少家商戶在買呢?」
年輕人答不上來,只能再回集市去看。
回來后告訴領導:「一共有10家。」
領導問:「那這幾家的價格怎麼樣?你知道這個市場大概的土豆平均價格嗎?」
年輕人又答不上來,一臉委屈的說:「您只說了買土豆,也沒讓我們調查市場呀。」
而第二個年輕人,不僅帶回了土豆,還向領導匯報了這一市場的土豆價格、供應商情況,以及自己公司在這個市場開拓業務的可能性……
領導對其大為贊賞。
有些人就像第一位年輕人,在接到一項工作時,便按照字面意思去做了。
工作對他們來說,是「要我做」的任務。
而眼里有活的人,他們主動思考,解鎖「隱藏任務」。
工作對他們來說,是「我要做」的事情。
何川老師在文章中寫過:
如果你凡事都往前你多想一點,多問一點,然后把信息講清楚,無論你的同事還是領導,都會更高效。
干好領導安排的活兒,是本分;做好大家都能想到的事,是合格。
真正有能力的人,是把領導沒有說、同事想不到的事情給做好了。
別擔心多想一點會出錯,多干一點會吃虧。
凡事想在領導前面,干在領導前面,才能收獲職場的主動權。
《三聯生活周刊》報道過一個的故事。
2005年,鄭晶大學聯考失敗,決定不再復讀,直接工作。
靠著年紀輕、外形不錯、英語還行的優勢,她應聘到一份知名酒店行政酒廊前台的工作。
在這份工作中,她接觸到很多公司的高管。
于是,她認真學習待人接物的基本腔調,也主動和前來消費的高管交流。
因此了解到行業行情,獲得了不少職場的信息。
憑著愛學習、肯琢磨的勁頭,她在能力和思維上有了明顯的提升,成功被一家德國企業錄用。
這份工作很清閑,就是接電話、接待客人和分發快遞信件,以及將信箱中的信息分類轉發給各個部門。
鄭晶沒有消磨時光,她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收到的郵件。
是什麼樣的客戶和供應商發來的?
賣什麼產品、定什麼價格?
郵件中提到的網站里有哪些信息?
靠著不斷的積累,她花了幾個月,了解了公司的基本業務。
她也會在同事們拿快遞或者等客戶的時候,上前咨詢業務問題。
半年后,采購部門的同事突然離職,公司只能重新招人。
鄭晶自告奮勇,并順利通過了面試。
之后的職業生涯中,她又換了兩家公司。
因為都表現甚佳,不斷為公司創造價值,頗受老板賞識。
13年的時間,從打工妹,到年薪50萬的職場達人。
鄭晶靠的不是學歷,更多是學習積累,從而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我們成為能夠解決問題的員工,就是對公司有價值的員工。
李笑來說過:「積累多的人之所以穩健,是因為對他來說,‘我要’的欲望可以用‘我有’的東西來滿足。」
進入職場后,學習特定技能,提升思維能力,又或是不斷開拓眼界,都是學習方式。
關鍵是,要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恒心。
保持學習,是讓自己不斷增值的最好辦法。
自身的價值,決定著在職場不可替代的程度。
職場,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強強聯合。
你專業、你能干、你有前途,領導自然會信任你,你不主動、沒效率、拖后腿,職場一定會淘汰你。
很多時候,領導能信任一個員工,是因為這個員工能給領導提供「安全感」。
這要求我們懂得如何降低溝通的成本,知道如何展現自己的擔當,了解如何分擔領導的重擔。
更重要的是,能讓領導覺得: 這個人,關鍵時刻靠得住!
愿我們,都是閃光的金子。
更愿我們,都有被看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