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總是粗心大意怎麼辦?父母的4個健康行為不可少
文/蘭媽談育兒
《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滲以千里」
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兩種看起來極小的長度單位,相差雖小,但是造成的錯誤和誤差卻是極大的!
生活中,粗心大意也永遠是阻礙孩子優秀路上的絆腳石
丟三落四、心不在焉、拖拉磨蹭…
這大概就是粗心大意孩子學習中的真實寫照了吧
有一位媽媽向我講述了她的一段經歷,至今為止給我留下的感觸依然滿深的
她說:
「我8歲的女兒說什麼也不愿意上學了」「還說哪怕是撿破爛、出去擺攤賣菜都不愿意再上學」「這麼小就如此討厭上學、可能是真是沒有上的料」
簡簡單單的三句話,我看完后 勸導她「哪有什麼天生沒有學習的料,不要那麼悲觀,孩子不愿意學習肯定還是遇到了什麼事情」
沒過幾天,媽媽就激動地發來信息表示,自從改變了悲觀的情緒后,她和女兒之間的關系就緩和了不少,現在每天上學也變得 積極主動起來,每天早上根本不用提醒就能主動檢查一遍書包、裝好水杯。
很明顯,以前鬧鐘都喊不醒的孩子,如今竟變得 主動樂觀起來,這其中的變化和媽媽的情緒轉變是脫不開關系的。
怎麼回事呢?別著急,我們接著往下看
☟
01
「如果再來一次的話,我再也不吼孩子了」
一個才上二年級的八歲女兒厭學了,并且怎麼也不愿意再去上學
我想,大多數父母都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情緒躁動
其實,孩子厭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根本意識不到反省
上面所說的那位二胎媽媽,起初由內而外都表現出對大女兒的各種不滿
她說:
「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不聽話的孩子」「那孩子,完全沒有寫作業的樣子、沒有學習的概念」「寫個作業,不是一會口渴了、上廁所,就是困了要睡覺」「明明都是為了她好,最后反過來能被氣得半死」「都不知道上輩子是造了什麼孽,這輩子被這丫頭如此折磨」
聽完這位母親的一番抱怨和情緒發泄后,我問她:「那妳現在好受一些了嗎」
明顯一愣的母親,嘆息了一口氣「好受什麼呀?這麼小的孩子,不讀書以后該怎麼辦?」
確立了自己的想法和對孩子的 期盼后,很顯然,母親也意識到了她自己對女兒的 言語惡劣
她慢慢開始低下頭,并且 自責地說:「我也不想每天對她說那些難聽的話,可是一看到不好好學習、粗心大意的樣子,情緒就總是控制不住了」
原來,這位母親是一個二胎媽媽,并且還是沒有人搭把手的那種 任勞任怨,生活再苦、日子再難,也都是一個人 咬咬牙堅持下去。
大概,也正是因為精力上的 過度消耗、沒有人搭把手的 辛酸,很多二胎媽媽比起生頭一胎時,都顯得心思敏感、情緒易怒。
那每天忙不完的精力、吼不完的嗓子、嘮叨不完事情,細節就不過多介紹了…
從一個8歲女孩說什麼也不愿意上學這件事情來分析,必定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結果
根據那位媽媽的回憶,我將女孩說什麼也不愿意上學歸納為三個時期影響:
二胎期-妹妹一出生,大家都覺得姐姐就該讓著妹妹:「憑什麼?這是我的呀」
幼兒期-上幼兒園時,媽媽每天只顧著剛出生的妹妹:「妹妹需要照顧、我就不需要照顧嗎」
小學期-上小學,升學壓力又遇上每天各種嗨的妹妹:「為什麼妹妹玩、我要不停地寫作業」
通過以上三個時期影響不難看出
自從妹妹出生后,姐姐就有了很大的 負面情緒和 心理變化
再加上老媽平時的期盼過多、經常說一些打擊或批評話語
慢慢地,女孩內心肯定有著更多 極端、厭倦的體現
比如,叛逆心來了,什麼事情都想要跟父母唱反調
從這些也可以看得出,女孩 厭學背后也有母親平時吼不完的情緒
再後來,我鼓勵這位母親多跟孩子聊一些學習之外的事情,當情緒和眼界不再只執著于學習這件事情上時,慢慢地,女孩也越來越愿意主動跟媽媽 溝通,在母女關系漸漸 緩和里,母親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她反省地說:「如果再來一次的話,我再也不吼孩子了」
02
孩子越吼越不會,優秀孩子都是從細節慢慢成長的
父母經常吼孩子有著怎樣的負面影響?反思過的那位媽媽說了大實話
她告訴我:「孩子越吼越不會」
這一點,若仔細想想還真是那麼一回事
前不久,正在上二年級的女兒帶回來一個作業-背乘法口訣
當時我就想:這多簡單呀,就算是死記硬背讀幾遍也就會了
結果,女兒連著讀了兩個小時依舊是 云里霧里
背來背去,也只是會說和1相乘的那幾個數,因為不管什麼數乘1都等于原數
聽到這里難免就有些 大動肝火了,畢竟群里一個又一個學生已經交作業了
為了可以更好地提升女兒 背記效率,我特意讓她通過抄寫來增強記憶感
這個方法剛開始還有那麼一點點效果
可是,隨著女兒抄寫的數字越帶越偏時,畫風就開始變了:
•「妳怎麼回事,就這麼點東西抄幾遍了還記不住」
女兒聽到這些話不開心地撅著嘴巴,并生氣地吼著「知道了」
本來以為提醒過后效率會有所提升,可是抄寫的內容實在是沒法看了
于是,又是另一番嘮叨:
•「妳看看妳寫的字,像什麼,怕是連妳自己都不認識」•「就妳寫的這字呀,我要是老師,就會打回去讓妳重做」
正當我又準備深層去糾正孩子各種錯誤時,猛地反省:孩子現在的任務不是在背記乘法口訣嗎」
那一刻,我也明白了,很多時候并不是我們的孩子越寫越差、越學越不會,而是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缺乏有效獨立發揮空間,包括孩子寫作業總是 粗心大意也是一樣的,因為優秀從來都是從細節慢慢成長的。
03
孩子寫作業總是粗心大意怎麼辦?根本問題在于環境
孩子寫作業總是粗心大意、達不到預期效果怎麼辦?
其實,回頭反省自己、看看孩子的狀態,根本的問題大多數都在環境上
如果孩子學不好、寫不會就開始 批評、吼罵
當我們把壞情緒帶孩子的那一刻開始,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父母吼孩子,孩子不服氣,然后再忤逆家長
又或者,妳看孩子不順眼、孩子也不愿意給妳講話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曾經和孩子之間相處模式是不是這樣的:
作業錯誤率太高批評太笨作業完成不了批評太慢總是記不住就罰抄到會背為止看到別人家孩子優秀了,也批評自己孩子不努力
…
直到反思過后才知道
原來批評和罰抄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反感、越來越磨蹭
在女兒讀記、抄寫也記不會乘法口訣后,我讓她先掌握乘法的原理是什麼
即為:「幾乘幾」是不是等于「幾個幾相加」
等到孩子把這層意思弄清楚后,驚喜地發現,她居然達到了出口說答案的效率
可以見得,孩子的學習真是方法大于 死記硬背
而那些怎麼記都記不住、怎麼寫都沒有效率的 粗心大意里
我們也應該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方法該換了、策略也該變了
那麼,家長該如何從教育環境上改變孩子的粗心大意呢?父母的4個健康行為不可少
第一,管住眼睛,不要只盯著錯誤不放
我發現
那些總盯著孩子錯誤不放的家長,很容易讓孩子變得 唯唯諾諾
因為孩子一直就成長在負面情緒中,如果錯誤一直得不到糾正、或正確認知
慢慢地,孩子自己就會產生嚴重的自我懷疑
而錯誤的形成,其實就是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同時也是 吸取經驗的機會
像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犯錯就是不好事情,其實這樣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我們不僅要允許孩子犯錯,還要允許他們在錯誤中成長
在這方面,家長首先就要管住自己的眼睛,不要總盯著孩子的錯誤不放
但家長又無法做到只看不管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參考點去產生影響性:
√意識錯誤:妳覺得這件事是不是哪里有點小問題呢?
√指導錯誤:這件事我們或許可以換個角度去想想!
√改善錯誤:是的,妳已經知道如何去改善錯誤了,恭喜妳!
√吸取經驗:糾正這件事可能還有多種方法,妳覺得哪種更好呢?
第二,管住嘴巴,孩子寫作業時別開口
「都喊妳多少遍了,準備什麼時候寫作業」「這個字寫錯了,那個字寫得也太丑了,都擦了,然后重寫」「妳怎麼回事,就這麼一點作業寫了那麼久,還想不想上小學了」「天天玩,妳怎麼就玩不夠,再看到妳寫作業的時候玩玩具,看我怎麼收拾妳」
......
這些批評孩子的話,想必親愛的家長們都不陌生了,有一些是我們對孩子說過的話,也可能有一些是曾經我們的父母對自己說過。
總而言之,當一個人在某一件事時建議不要去打擾,一方面是 尊重問題,另一方面也是 干擾影響!
畢竟,當妳認真做某件事的時候有人突然插口,很容易被嚇一跳不說,此前的 構思也容易被打亂,如果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父母時常在一旁 插話,那麼孩子的寫作業的效率也不會太高。
所以,高情商的父母從來不會催促孩子寫作業、更不會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 頻頻插嘴,他們都會等到孩子把作業寫完之后,然后再去幫忙建立 查錯、糾錯、或者 漏錯意識。
比如:
√讓孩子再檢查一遍看看有沒有錯誤的地方
√發現某個錯題后不要急著揪出來,讓孩子帶著題意多讀幾遍
√幫孩子準備一個錯題本,把錯題都記錄在一起方便記憶
第三,管住行為,孩子寫作業家長也不能閑著
有一位父親,他每天工作前都會到酒館喝上一杯酒
不知不覺中,這件事情已經成為了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又是漫天大雪的一個清晨,父親如往常一樣來到酒館
可是沒走幾步,就覺得身后有人跟著
當他轉過頭后,就看到8歲兒子跟在身后踩著雪地上的腳印
兒子還 興高采烈地說:「爸爸,爸爸,妳看,我現在正踩著妳的腳印呢」
這句話猛地讓父親 心頭一振,是呀,孩子不就是踩著父母的腳印成長嗎
從那以后,那位父親改掉了每天清晨到酒館喝酒的習慣
因為他要給兒子樹立好的榜樣,讓孩子踩著正確的腳印成長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所有行為也都是 有跡可循的,他們踩著父母的腳印行走,模仿著大人的行為而發展自己的小技能,如果父母喜歡撒謊、那麼孩子也會撒謊,如果家長喜歡玩手機、那麼孩子也不會例外。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人之前、家長需要先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那麼,關于孩子寫作業粗心大意這件事家長就要管住自己的行為了,孩子寫作業家長也不能閑著
√可以把公司沒有完成的工作帶回家,為孩子展現責任心的一面
√也可以一旁安靜地閱讀,展現對知識熱愛的」活到老、學到了「
√實在無事可做、也不想閱讀,練字也是不錯的榜樣帶動,實用還永遠不會過時
第四,管住情緒,再大脾氣也等孩子把話說完
教育孩子本沒有那麼難,大多數都缺乏 換位思考、和 推己及人的條件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們一遇到問題就只是批評或數落孩子
慢慢地,孩子的 成長環境便只會被負面情緒包圍
他可能叛逆地攻擊身邊的所有人,也可能厭學到看到書本就犯暈
想要改善孩子寫作業 粗心大意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從教育環境這個根本上改善
畢竟,孩子的優秀從來都不是靠嚴厲聲音批評、吼罵出來的,因為吼罵給孩子帶來的就是負面情緒,長久生活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下,孩子也會容易情緒焦躁、甚至產生厭倦感。
如果從 推己及人的心理學來說,孩子不愿意寫作業這件事情,那就變的正常而容易理解了,當一個人從心理上對某種事物產生反感、或者不好的體驗時,心里面對某事某物的 抵觸感也會發展到巔峰。
而在有效避開抵觸感這件事情上,就需要家長盡可能地管住自己的眼睛、嘴巴、行為和情緒了,這個過程可能會走得比較辛苦、也可能會遇到很多新的問題,但生活不就是這樣嗎?酸、甜、苦、辣,只要嘗過了才能體驗人生百態!
那麼,關于孩子寫作業粗心大意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同的看法與建議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我是蘭媽,專注于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